赏析 注释 译文

周颂·维清

先秦佚名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赏析

  这是《诗经》中最简短的篇章之一,文句虽简单,但在《周颂》中地位却较重要:它是歌颂文王武功的祭祀乐舞的歌辞,通过模仿(所谓“象”)其外在的征战姿态来表现其内在的武烈精神。按《雅》、《颂》之诗,称扬文王多以文德,赞美其武功,那就显得意义非同一般了。

  诗首句感叹当时天下清平光明,无败乱秽浊之政,次句道出这一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文王有征伐的良法。据《尚书大传》等记载,文王七年五伐,击破或消灭了邘、密须、畎夷、耆、崇,翦除了商纣的枝党,为武王克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王沿用文王之法而得天下,推本溯源,自然对“文王之典”无限尊崇。下面第三句“肇禋”,郑笺解为:“文王受命,始祭天而枝伐也。”“枝伐”,即讨伐纣的枝党(如崇国)以削弱其势力。郑说有《尚书中候》、《春秋繁露》等书证,“肇禋”即始创出师祭天之典,自确凿无疑。《大雅·皇矣》叙文王伐崇,有“是类是祃”之句,“类”是出师前祭天,“祃”是在出征之地祭天,与此篇的“肇禋”也是一回事,可以彼此互证。最后两句,“迄用有成”直承“肇禋”,表明“文王造此征伐之法,至今用之而有成功”(郑笺);又以“用”字带出用文王之法,暗应“文王之典”。“维周之祯”则与第一句“维清缉熙”首尾呼应,用虚字“维”引出赞叹感慨之辞,再次强调“征伐之法,乃周家得天下之吉祥”(同上)。作者这样的文字处理,未必是刻意为之,而在结构上自有回环吞吐的天然妙趣。戴震《诗经补注》谓其“辞弥少而意旨极深远”,对此诗小而巧的结构却有着较大的语义容量深有会心。

  这样的一首古诗,因其内容感情距当代读者的生活过于遥远,在接受过程中要产生审美快感,是比较困难的,但通过上文的分析,当能使读者对此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如果此诗的乐舞能够复原,那么,欣赏这一武舞,观看一下打扮成周文王之师的舞蹈家表演攻战之状,感受一下其武烈精神,应是一大艺术享受。

猜您喜欢

南湖晚秋

唐代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赠边伯山教授

明代邵宝

看尽长安一日花,还从八月返星槎。儒官故冷师模重,宦路虽迂国体华。

地接苏湖风有自,天空蓬阆海无涯。栋梁榱桷皆时用,歌向先生不是誇。

明妃辞

明代邵宝

妾行入毡帐,宠爱非汉宫。妾心有恨,千古无终穷。

妾生汉宫人,妾死汉陵土。君王不知妾,妾心良独苦。

去有路,还无期。君命妾,焉逃之。我思古人非我时。

我恨娄奉春,不恨毛画师。

次陆撝谦瓶梅韵

元代朱晞颜

陇使殷勤寄折枝,冰人犹带故人诗。楸枰有著花频落,棐几无尘影倒移。

香透吟魂窗蝶绕,愁凝妆额镜鸾知。多情莫厌春无赖,看到青青子结时。

湘中杂咏 其三

明代区大相

兰皋宛转透蘋洲,是处人传帝子游。长路别离谁不苦,清江白石为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