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偶书

唐代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五。下面是原扬州大学教授李廷先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奇就奇在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中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韩愈也有“事随日生”的诗句,意思相同。当时正是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诗人经常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每当这种时候,诗人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而结果却不得不“磨损胸中万古刀”。

  作者是个富有正义感的诗人。《唐才子传》说他在少年时期“尚义行侠,旁观切齿,因被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更改志从学。”这位年少时因爱打抱不平而闹过人命案的人物,虽然改志从学,却未应举参加进士考试,继续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他自幼形成的“尚义行侠”的秉性,也没有因“从学”而有所改变,而依然保持着傲岸刚直的性格。只是鉴于当年杀人亡命的教训,手中那把尚义行侠的有形刀早已弃而不用,而自古以来迭代相传的正义感、是非感,却仍然珍藏在作者胸怀深处,犹如一把万古留传的宝刀,刀光熠烁,气冲斗牛。然而因为社会的压抑,路见不平却不能拔刀相助,满腔正义怒火郁结在心,匡世济民的热忱只能埋藏心底而无法倾泻,这是十分苦痛的事情。他胸中那把无形的刀,那把除奸佞、斩邪恶的正义宝刀,只能任其销蚀,听其磨损,他的情绪十分激愤。诗人正是以高昂响亮的调子,慷慨悲歌,唱出了他自己的心声。

  这首诗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诗人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艺术手法十分高妙。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还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这种新奇的构思和警辟的比喻,显示了刘叉诗歌的独特风格。

刘叉

刘叉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草堂一上人

唐代戴叔伦

一公持一钵,相复度遥岑。地瘦无黄独,春来草更深。

送姜尚忠得官后携新妾归息

元代揭傒斯

淹薄徂年岁,离别忽在兹。寒城落木后,虚馆残钟时。

家在双井上,心随孤雁飞。落日布帆远,青山尊酒移。

苍茫倚闾情,怆恍零雨诗。托身名教中,固应慎其仪。

志尚岂不殊,情钟自成悲。昔见已云晚,再会良无期。

濯足彭蠡流,长歌高堂归。鹤发喜垂涕,儿童问牵衣。

野老借檄看,邻女隔墙窥。田园各成熟,松竹仍参差。

亲故一在眼,鸡黍相提携。翻知在室乐,不恨为官迟。

放浪成化迁,何用世俗知。

送沈昌时赴宁海令兼叙别二首 其二

宋代朱松

午潮平处落归帆,已觉离情两不堪。转手便成千日别,悲歌聊倚一杯酣。

波翻别壑闻车水,青遍柔桑趁浴蚕。归路春深风日美,伴谁操笔赋幽探。

大司空朱师分赐鲥鱼赋谢

明代于慎行

五月霜鳞满贡船,长安到日色犹鲜。牙樯锦缆来千里,玉箸金盘下九天。

画省不缘宫府赐,蓬门宁睹吏人传。河淮一苇司空绩,岁岁江鱼入御筵。

子夜歌 其五

明代黄省曾

唤郎郎不应,郎自城中回。县官加粮税,面色如土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