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桥宴集分韵得两字

明代戴良

昔思整去装,今愿憩徂两。
顾兹世路艰,愈叹日车往。
达人豁繁忧,美景恣欢赏。
座有朋簪合,庭多宾珮响。
摘萸新贮囊,采菊细擎掌。
时物已内酬,客心仍外奖。
信美终异乡,虽乐非故党。
何时息风波,一苇泛河广。
戴良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清明萧寺展令容榇

清代王易

清露湿林原,早市集鱼米。江南候未齐,三月冷犹尔。

小篮携酒浆,城南步荒畤。寸心自怦怦,节物逐生死。

野塘鹜作沤,生意盎泓水。胡人乃弗如,患苦铄心体。

沉冥二百日,茹痛过然指。逝者声已吞,存者息徒视。

从知大痈中,微命仅蝼蚁。行行出郭门,凉凉古招提。

蜂房户牗开,赫然君在斯。骨肉竟何状,闭目不敢思。

当年好眉鬓,笼袖花四围。低颜向前和,腐心念长离。

入户意不伸,谁与问来兹。恨穷遽无言,积泪一把挥。

挥泪尚何为,所冀君或知。蓬头见二三,唤我日八九。

君去似相忘,吾母劳已久。雏婴生七月,肥白赤双藕。

悬知及长成,虽母不知有。二儿君所爱,学语甫上口。

但囿携抱亲,指妪谓为母。小怒与娇啼,赴愬竟忘丑。

大儿挟书归,敬长礼知守。有时履脱綦,或乃襟出肘。

引我双眼芒,有泪湿其手。儿女身外物,相逢已云偶。

徒苦复何酬,同君异先后。昔日愿生死,谁知死亦难。

万钧著两肩,不死故非悭。明知七尺身,许人岂宜然。

盐车久在涂,天使不得閒。玄黄此何时。托命虫沙间。

凋残自骨肉,积疢已十年。而今复构兹,童稚却成班。

遂悟造物勤,更迭不畏烦。黾勉顺吾生,乘化良所安。

小圃丝瓜丛生有一蒂三四茎者园丁以为怪一老仆独以为瑞来语予予曰谓之怪者非也谓之瑞者亦非也乃赋一诗以记之

明代吴俨

秋圃丛生瓜并蒂,我知非怪亦非祥。气钟此地偶同发,物有何心独擅场。

翠蔓出墙风袅袅,黄花盈架露瀼瀼。自嗟潦倒无他祝,但愿儿孙满画堂。

题清足堂

宋代许月卿

秀翁今又以光名,窗外琅玕不欠清。
十八公松曾入梦,两三竿竹岂无情。
红尘不近春风瑟,翠色能添夜雪灯。
我欲钓竿蓑笠去,斸分烟雨子还能。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十一

清代黄遵宪

都统开牙治,威仪比汉官。共和成宙合,馀怒及师团。

锦绣千人散,琅珰大吏冠。更留鞭血地,说付贼民看。

送黄伴读

明代杨士奇

青春千乘发京师,花映銮镳柳映旗。官属尽看归侍从,交游那忍话分离。

碧堂进讲趋常早,玉醴承恩出每迟。想得公馀忆乡旧,还应题句报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