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宋代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秋天 羁旅 孤独
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在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词人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是云外旅雁的悲鸣。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自然是凄苦的情景。整首词中几乎一字一句均经过刻意的琢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有深挚情思。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全词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 其一

明代王立道

水落寒江送客舟,雁声云影共悠悠。晋陵风物今何似,须信相如故倦游。

太白祠

宋代张埴

翰林昭代世之雄,何止将军走下风。
吟墨淋淳三极浃,酒杯倾倒五湖空。
可怜墓草离离碧,不似袍花嫋嫋红。
端的骑鲸何许去,娥眉亭上问渔翁。

龚雨亭都谏挽诗

明代陈恭尹

乞归连岁尚踟躇,得请旋为得疾初。杜甫久闻焚谏草,所忠无复问遗书。

倚闾落日悲黄发,过岭秋猿泣素车。卧病江干不能吊,生刍一咏倍愁予。

暮春杂兴五首 其一

元代善住

野水浮来半落红,不须惆怅怨东风。春归毕竟归何处,还在溪光柳影中。

梦仙谣

宋代刘子翚

鹅子峰前波色清,刘郎看山无俗情。
癯儒自昔有仙骨,夜梦体飞如叶轻。
云中不识朝天路,双童导我凌空去。
侧身度岩隈,盘盘复回回。
翛然意往形不碍,石窟藓窦俄天开。
乘槎夜泛牛女渡,鞭鸾晓入金银台。
花深不逢人,时闻佩环声。
仙翁睡起方结袜,见客坦易无崖垠。
击蒙冀垂矜,叩妙获一言。
七情汩心心愦昏,窒慾如水澄其源。
臼中{左口右父}咀药,手撮仍见分。
旁有泠泠泉,三漱乃尽吞。
驻红却白非难事,贪生虑死真愚计。
当时同游七姓俱,但记古月成胡字。
尘缘未断不得留,海风吹过蓬瀛洲。
觉来窗户冥曚晓,玉镜晶晶堕松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