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赏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答子与 其二

明代王世贞

汝卧寒庐宿草平,朝廷空问孝廉名。长怜越石齐中狱,几废庞公若下耕。

万里帛书椷涕泪,十年词笔罢纵横。援琴莫怪难成曲,半入燕山风雨声。

柳山石壁凹深泾川公每至坐卧其中余遂表为司马岩并纪一诗

明代顾璘

北山多幽踪,灵怪具兹石。窈曲壶峰房,巉岩老蛟脊。

寒泉界遥青,烟萝缀疏碧。云构俨成居,神仙合来宅。

司马真天人,辅世应帝谪。税驾归故乡,徜徉此投迹。

草树徵文章,烟霞卫巾舄。俯仰皆有馀,动静随所适。

我愿标嘉名,大刻示无易。盛美垂千秋,留光照山泽。

听乐山人弹易水

唐代贾岛

朱丝弦底燕泉急,燕将云孙白日弹。
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寄怀李子木 其一

明代李觉斯

好鸟择高木,潜鳞避急湍。人世居处间,宁不审所安。

嗟予陈朽人,息影依林峦。言笑虽寡俦,俯仰聊自宽。

中夜发浩歌,远念平生欢。遵养嘉若人,静气如幽兰。

植根露畹中,扬芬紫气端。一枝独高寄,野衲相盘桓。

只今天地间,世道何漫漫。朔风特地来,扑面殊辛酸。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十一 承天命

魏晋佚名

承天命。于昭圣德。三精垂象。符灵表德。巨石立。九穗植。

龙金其麟。乌赤其色。舆人歌。亿夫叹息。超龙升。袭帝服。

穷淳懿。体玄嘿。夙兴临朝。劳谦日昃。易简以崇仁。放远谗与慝。

举贤才。亲近有德。均田畴。茂稼穑。审法令。定品式。

考功能。明黜陟。人思自尽。唯心与力。家国治。王道直。

思我帝皇。寿万亿。长保天禄。祚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