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雨过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山水 田园 写雨 生活
赏析

  第一句中,“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第二句中,“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王建

王建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壬子之岁余襄先君大事启吾游君实主卜焉倏忽九霜君来重访感岁月之如驰伤风木之不待赋赠一律情见乎词

明代韩日缵

烟霞随分亦閒忙,荷芰为衣荔作裳。济胜只凭青竹杖,怀人重问白云乡。

山川见尔委情状,风木愁予摧肺肠。欲向西郊寻往迹,松楸黯黯带斜阳。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

唐代羊士谔

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城郭须来贡,河隍亦顺流。
亚夫高垒静,充国大田秋。当奋燕然笔,铭功向陇头。

舟行遇暴风雨

清代胡慎仪

逆水行舟嫌道远,旅人闷对难消遣。倏忽之间风暴来,遥望高山黑云卷。

一霎船颠如簸扬,舟子篙乱如飞蝗。随流未辨泊河处,岚光云气芬茫茫。

东西南北都不辨,空中但听走雷电。聒耳波涛夹雨声,杳冥变幻如流霰。

此时客怀心胆寒,新愁往事集眉端。少年不解离乡苦,老大方知行路难。

追思昔日深闺内,玉肌绰约飘香佩。小鬟扶我傍花阴,弓鞋怕溜苔痕翠。

宁知中岁苦奔波,烈日狂飙任折磨。自怜憔悴风尘里,谁唱红颜无渡河。

坐久云收风雨了,馀霞远带尖峰小。低徊鸥鹭泛清流,忘机只有无情鸟。

上报国寺毗卢阁

明代陈衎

十丈青莲朵朵开,毗卢高阁独崔嵬。
欲看山势连天远,已见河流带雨来。
宫树阴浓秋未落,塞鸿声断晚尤哀。
烽烟直北何时息,处处关门鼓角催。

秋日偶成 其二

明代陈之遴

度辽车骑几纵横,虎帐龙旂上将营。草木千年含杀气,鼓笳终夜作边声。

猩红岭外要荒尽,鸭绿江边障戍平。闻道公孙曾据险,一时海外自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