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望驿台

唐代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赏析

  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发阆中

唐代杜甫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

孤儿行

明代李攀龙

孤儿生,孤儿生,命不如,一抔土。父母在时坐长筵,雷大鼓。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报府。今年护羌,明年击胡虏。

六月来归,不得自言苦。目汁稠浊,头面生疮。大兄言视饭,大嫂言溉釜。

上高堂,不见父与母。下堂孤儿,泪下如缕。使我朝行薪,暮不得束刍。

顷筐敝漏,缉之用荼。钩折无喙,镰钝无肤。舍镰拔丛,棘棘断行。

复苏刺伤我手,复裂我襦。自念犹人,谁使为奴。兄嫂如此,为不早去。

下从地下,当复何须。高秋八九,月堕严霜。百草凋枯,牧竖绝粮。

驱羊下山,逸入他群,不辨所亡。愿取我羔,莫攘我羊。

羊复恋子,箠之不将。弃箠挽角,羊僵道傍。拽羊回家,兄与嫂睨。

三年不乳,毛尾空长,作何校计。乱曰:羊鸣一何芊芊。

父母地下,将书寄与兄嫂:尔爱其羊,我爱其子。

酬送罗朝奉 其二

宋代刘攽

老去光阴若电惊,此身已复愧扶行。归田悔不如元亮,毕娶犹能似尚平。

曩岁荐贤终未效,太音从古竟希声。最怜闾里人相语,北部威名动帝城。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魏晋陶渊明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神话 感慨 政治

端州杂诗 其十三

清代钱澄之

春王朔未出关门,喜见滇南使叩阍。请附心知天命在,乞封名仰圣朝尊!

汉家故事须廷议,明主权宜有特恩。史记功臣多赐姓,何难破例与称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