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闺怨二首·其一

唐代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闺怨 妇女 思念
赏析

  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

  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成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贴切。「书难寄」的「难」字,细致地描状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正是这无限思念的愁绪搅得她难以成寐,因此,想象着借助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愁多」,表明她感情复杂,不能尽言。正因为「愁多」,「梦」便不成;又因为「梦不成」,则愁绪更「多」。思妇「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她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了。她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戌守在南方边境。

  其曲折之处表现为层次递进的分明。全诗四句可分为三层,首二句写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达的感情更深一层。因为,「雁尽书难寄」,信使难托,固然令人遗恨,而求之于梦幻聊以自慰亦复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则在感情上又进了一层,进一步由「愁」而转为写「解愁」,当然,这种幻想,显然是不能成为事实的。这三十层次的安排,就把思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愁怨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不失为一首佳作。

沈如筠

沈如筠

沈如筠,唐诗人。润州句容人。约生活于武后至玄宗开元时,善诗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说。曾任横阳主簿。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友善,有《寄天台司马道士》诗。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和詹守二首

宋代吴芾

一日相逢喜有余,对谈胜读十年书。
欢声已溢枌榆社,和气还蒸蓬荜居。
敢道主标攀靖节,或疑胜致到华胥。
愿言莫惜留连醉,看我东皋带雨锄。

溪上 其二

明代屈大均

微微木叶点涟漪,潮去潮来白鹭知。鱼食秋光浮出水,竿头不用系长丝。

游头陀岩百宝台寿峰塔清水庵诸胜自江口山归得诗五章 其五

清代姚燮

日暮胡不归,隔篁鸟声促。愿乞坏衲衣,裹赠片云绿。

今宵海月圆,佛界万花缛。留此三尺坪,供我梦来宿。

觅径如叩禅,多歧更多曲。要使一境开,故作百回伏。

峪南空江流,随势让碞谷。远自天台来,到此已微浊。

微浊犹自清,何敢濯吾足?

凿渠谣

明代高启

凿渠深,一十寻。
凿渠广,八十丈。
凿渠未苦莫嗟吁,黄河曾开千丈余。
君不见贾尚书。

忆平陆旧游

元代王翰

金鸡山顶邓家园,乘兴来游坐水边。柿叶染霜围锦帐,菊花承露散金钱。

溪头怪石如人立,洞口苍苔待我眠。何日再同三二友,一壶浊酒送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