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忆钱塘江

宋代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赏析

  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诗的前两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一路观赏着钱塘江傍晚的美景。首句中的“昔年”二字,紧扣诗题的“忆”,表明诗人是凭自己的记忆来描绘他当年观赏钱塘江之奇景的;“乘醉”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所以他放眼望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夕阳西下,一半已隐身匿迹,另一半还悬挂在山头上,仿佛山口衔着半个夕阳似的。次句中的“隐隐”、“衔”诸语下得颇为精妙,很切合诗人醉眼赏景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这里,诗人先以“好是”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意境;继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最后,则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水仙齐着淡红衫”奇妙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这两句诗亦实亦虚,虚实相间,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异想。

李觏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度秋

唐代李世民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莆阳徐太守数赐临顾

宋代强至

军垒初分太守麾,马头南去有光辉。
吏人郊外迎飞盖,父老溪边指绣衣。
到日岭梅含细蕊,昔时乡树长新围。
世间得意多遗旧,谁肯柴荆数款扉。

衰疾几半月梅事已空杏花亦烂熳矣忽往一观成古诗三十韵

宋代张镃

年前约园梅,梅开主人病。初英仅一窥,旋遭风雨横。

瑰奇耻浪设,收卷归尽净。追攀梦中事,讵复形啸咏。

连朝得暄晴,疾势顿除摒。池西杏盈坡,芬菲想繁竞。

巾车试移辙,远睇已辉映。披庄尺许足,领意岂烦更。

亭亭喜余顾,笑粲若相迎。瑞锦围坐幛,晹晶满空镜。

畴知自心法,本匪生化柄。实虚总一体,曾何有衰盛。

斯言忌轻拈,或能惹讥诤。尪孱阻剧赏,得句漫枯硬。

非无恋胜交,仓卒费延请。浮生只堪乐,疏慵矧天性。

能消屐几?,盍早谋究竟。当年莘野叟,偶尔应三聘。

后人循自售,例投俗眼轻。嗟予亦蒙愧,行矣关郡政。

零丁门户责,姑塞先世命。随群画纸末,触目但痴??。

事功略何禆,趍进徒伺侦。朴愚赖坚守,龊龊矜细行。

南湖水清兮,鱼鸟争戏泳。相亲两逾载,情分犹季孟。

迩来似嫌浼,引退如避阱。花边主林神,料亦捐爱敬。

偷闲两旬悭,酬应就忙并。速拚醉眠休,人扶那用倩。

连日自退谷路抵袁口

宋代薛季宣

晚烟暝雨不胜愁,改日仍为退谷游。司事守田如有意,催归脱裤感行休。

连营谷里旌旗暮,细草杯湖荷芰秋。果下马拖泥水去,石头路滑且夷犹。

厅斋消夏 其一

清代黄家鼎

重来正与夏相期,地僻衙荒暑不知。为筑崇祠翻祀典,欲增私乘采风诗。

方忻事简同山县,渐觉时艰遍海湄。咫尺传闻侔目击,伤心人谱断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