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访隐者

宋代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隐居 生活 抒情
赏析

  这首小诗,前两句写“访”。诗说一条小路,沿着山崖,靠着青翠的山壁,直通向山的深处,山中寒云缭绕着山泉危石。诗极力铺写了隐者所居之地的环境,通过这幽深静阒的环境,突出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未写人而人已呼之欲出。第一句的诗眼“踏”字下得很切,呼应诗题“访”字,使山景是作为诗人在来访途中所见,山路与山坳的两组景色也分出了先后层次,益显得山高幽深。如改成“近”、“贴”等类词,便成了单纯写景,跌入下乘。第二句的“抱”字,形象地刻绘出泉水蜿蜒、山石清秀、云气缭绕的景况,很见锤炼之工。

  三、四句写隐者喝着自酿的酒,颓然醉倒,足不出户,门外落红满地,无人洒扫。这两句不直说隐者之高,只是通过他疏懒闲适、脱略形骸的生活,表现他与世无争、万事不关心的淡泊情怀,与宋邵雍《安乐窝》绝句中的后两句“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极为相近。诗即事达情,与上两句的景物描写合成一个整体,由此表达自己对隐者的崇敬。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出仕与归隐是一对矛盾。由于自身的抱负与向往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便促使诗人们转而赞美自然,赞美返回自然的隐士。自从陶渊明热衷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的生活以来,不少诗人讴歌无忧无虑、沉湎自然的生活,要“独无外物牵,道此幽居情”(韦应物《幽居》)。发展到最后,把疲倦于现实生活的观念进一步变化成疲倦于一切,连日常的应酬、洒扫,朋友间的来往也不放在心上,以门外青苔、落花不扫、人迹不到为高,如贾岛诗所述“自从居此地,少有事相关。积雨荒邻圃,秋池照远山。砚中枯叶落,枕上断云闲”,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郭祥正这首诗的三、四句,赞赏隐士闭门饮酒,门无人迹,落花狼藉,也是这种思想的延伸,可视作中国写隐士的诗的共同点。

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读史 其二

清代陆锡熊

黑河杀气暗天长,荷戟新徵六郡良。万马夜窥边月白,七星寒拥阵云黄。

尚书都护安西府,属国分符日逐王。今古只看秦塞险,贺兰千嶂接苍茫。

送达兼善典佥

元代李孝光

江头风多花暗天,舟中击鼓牵官船。绣鞍大马来如烟,学士翠雕袍领妍。

袖中三尺软玉鞭,手挥送者日在山。陇西男子更致言,东方民力愿少宽。

达官儋橐横索钱,先生归到明主前。上言赤子天哀怜,仁人在位如解悬。

大臣不让皋夔贤,天下画一徽张弦。未将鼎俎烹小鲜,如吾但当归力田。

眼见霖雨开丰年,墙下饭牛荠花圆。

送陈平仲

元代陶宗仪

我居巷南子巷北,同是挈家来避兵。故园荆榛已能理,远道虎豺那可行。

老怀作恶辄数日,寒溪送别伤离情。未知后会更谁好,斫鲈且醉双银罂。

二月三日杨芝田招同易农饮,和易农二首 其二

清代钱陆灿

残梅邀赏趁新晴,百罚深杯诗不成。金谷行厨今日事,玄亭载酒古人情。

青山来往陶潜县,芳草荣枯季子城。夜雨紞紞和戍鼓,并催花落恨难平。

杂咏四绝 其一

宋代李之仪

人间所乐宁过此,一事都无有俸钱。更向丰年观割稻,须知身是地行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