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敦煌太守后庭歌

唐代岑参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赏析

  前一部分六句着重颂扬敦煌太守的政绩。从三个角度写。前两句从太守自身角度写。首句直接点出颂扬对象及他的才能和贤德,即才德兼备。次句既用“郡中无事”写辖境地方太平,又以“高枕眠”写太守从容自如,举重若轻,其中又颇含高士的雅致,从而以具体形象补足上句“才且贤”。从“太守到来山出泉,黄沙园里人种田”两句所勾划的和平劳动、安后乐业的图景中,可以看到太守的政绩是卓著的,他又是怎样的“才且贤”,这是从政治角度写的。后两句从百姓反映的角度写。诗人着意选取了那些富有代表性的人物:“敦煌耆旧”,写他们对太守的看法。他们饱经沧桑,有丰富的阅历,有前后的比较,是敦煌历史发展的见证人,能够获得他们的衷心拥戴,对太守的政绩无疑是个极有力的烘托。通过以上六句层次分明、周到而又得体的赞扬,敦煌太守的“才且贤”已被写得十分突出。

  诗的后半部分写后庭酒筵场面。也分别从各个方面来铺写。先写酒筵的环境:月出城头,星斗满天的良宵。次写写席间陪酒的美女,着重写她们打扮的艳美,以衬托“锦筵”二字。而醉后游戏场面写得很细致,很有兴味;最后以“此中乐事亦已偏”作总的归结。这段描写,既注意到酒筵的时间顺序,又注意到酒筵的各个方面;筵前的气氛轻松恰悦,筵中和醉后写得气氛热烈。诗人经历了长途跋涉来到敦煌,在这样一个塞外晴朗的月夜,参加了这样一个筵会,因而诗人的心情是极欢快的。

  岑参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当地人民安居乐业而欣慰的感情,也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的劳动人民是怎样地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但诗人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太守到来”。地方官的能政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固然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民的劳动,诗人这里的称颂未免有过份之处。而且,把后幅描绘的花团锦簇的酒笼与前幅“黄沙破里人种田”相对照,就表现了作者阶级意识的流露。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元夕

明代石宝

故园良夜若为情,坐看冰轮转碧城。喜入灯山花细细,春回星市火荧荧。

豫知棠棣三年别,可是和羹一旦成。凭语西鸿报消息,曼卿舟去正风轻。

赋马漕桂岩

宋代曾丰

岱舆山峨东海头,招摇山峨西海陬。两山相望几万里,月桂满巅花长秋。

罗浮山峨南海岸,道取东西盖其半。衔种非资化鹤功,谁其有力移此粲。

广东使者富民侯,函丈虽褊馀清幽。眼前开辟一混沌,墙角峥嵘小罗浮。

侯睨罗浮吞八九,摩挲缩地挟山手。雷霆骤下震以惊,赑屃争前负而走。

罗浮故与蓬莱连,蓬莱新与罗浮迁。琼瑶古木叶覆地,玗珠老树枝参天。

花环实娜涵沆瀣,天上那知在鳌背。炎州寖作广寒宫,鲍肆薰为香积界。

元戎大字蟠蛟虬,扁椠为侯揭殊尤。一丽山氏一苍颉,幸自同与造化游,何当同与造物休。

谪居

明代高攀龙

自昔悲羁旅,局促讵非迷。丈夫志四方,高楼岂荆扉。

昭旷苟在怀,凭运与委蛇。岭海何必恶,四时有丹荑。

我来一甲子,即事多所怡。华馆绝尘鞅,水木澹幽姿。

好鸟时一鸣,静蕴流天机。纵心八极外,蛰心在几微。

历览千古书,此理不吾欺。被服诚无斁,真赏欣自如。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栖迟。自非高堂恋,鹿门乃在兹。

提刑彭仲节平叛卒

宋代戴复古

千兵喝赏黄金尽,六月临戎白刃寒。
慷慨丈夫为事别,太平人物济时难。
谁言江左无王谢,今喜军中有范韩。
汉节梅花留不住,借君一剑斩楼兰。

题钩勒夹竹梅

明代童冀

美人隔秋水,赠我金错刀。愿因青鸟使,报之应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