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樵夫

宋代萧德藻

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赏析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说他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诗无达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诗,只要不离题太远,或带着偏见去钻牛角尖。

萧德藻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寄徐任

宋代释保暹

乡园书久断,寒夜起归心。
远路秦关外,啼猿剑树深。
贫游年暗改,醉卧月空沈。
几夕疏林下,相思废静吟。

文徵明绿阴草堂图即用画中题者韵 其一

清代弘历

淡苍浓翠点斜曛,远嶂相联瀑为分。布景要当具神解,岂同一例写松云。

贫居自述 其五十八

明代李孔修

种种贤才为国家,山林饶我弄烟霞。一瓢空贮千峰月,双眼轮看四序花。

每向日间甘淡薄,便随梦里享荣华。欲从何处舒高眼,笑把浮名挂树丫。

许起宗见过

明代止庵法师

携酒出东郭,寻源到此溪。
偶因盟白鹭,兼得友黄鹂。
雨气来山北,茶香过竹西。
芙蓉花发处,明日且扶黎。

泰和胡仰斋先生以诗谒先大夫祠行矣犹远寄相期用韵奉答

明代陶益

使君劳顾盼,先庙藉辉光。彩笔留佳句,奎星照短墙。

相思人已远,入夜梦空长。欲往从之子,蒹葭白露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