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元代白朴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赏析

  这支小令的题目在诗词里很少见,此曲也不是名篇,但短短三十九字,有故事,有情节,有悬念,堪称妙绝。寥寥几笔,悬念迭起,笔落才发现原来之前全部皆是由美人脸上的一颗痣的联想。

  此曲体物细微、尖新奇警。作者在表现“黑痣”时,不是直接介绍它是如何如何样的特征,而是寓形象于比喻。使用比喻也非开门见山,而是借用故事,迂回深入。首先用两句惊异语开头,突出这位佳人之美:“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杨贵妃在马嵬坡遭到不幸,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作者设想她脱险了,至今犹“在”,这种想象是非常大胆新奇的。杨贵妃天生丽质,容貌倾国倾城,这又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作者将曲中的女子比作杨妃,题中的“佳人”二字就得到了证实。这一比喻显示了她的美貌,又是为她脸上黑痣的美中不足寻找开脱,可见作者对此题的咏写,是以爱怜为前提的。

  大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初曾入长安宫廷三年,相传受到隆重的宠遇,写文章时,曾由杨贵妃捧砚,内臣高力士脱靴(后者见于史书,前者则出于传说)。据此,“曾与明皇捧砚来”该作“曾与太白捧砚来”才是,但因李白是奉唐明皇之命写诗的,所以换个说法,其实际意思是曾代唐明皇捧砚,供李白挥毫。这样就使得皇帝和贵妃世俗化、平民化了,并使得杨贵妃向黑痣靠近了一步。“美脸风流杀。”这么一个绝代佳人捧着砚台在旁边伺候着,李白禁不住走了神,饱蘸浓墨,笔头一歪,向她的脸上挥去,“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这才留下了一颗黑痣。容华绝代的美人的粉面上长着一颗才华横溢的诗人点染而成的黑痣,相互映衬,益增娇态。作者并不把李白写作好色之徒,却借着他的举动,为佳人的黑痣“增重身价”,同时也婉曲地表现出脸部黑痣的特征。“叵奈”二字,兼有惋惜与无奈的意味,这再次说明诗人选上这个题目是为了显露新巧的构思,而没有轻薄嘲弄的用意。

  白朴此曲,以一个“疑”字引出,悬念,情节,心理,寥寥几笔,全浮于纸上。其艺术手法主要是采用想象和夸张手法,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来表现事物,生动活泼,逸趣横生,反映了作者富艳的才情。

白朴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暮冬随笔 其五

当代程坚甫

才了农忙冬亦终,蒸藜煨芋味无穷。十年足遍江湖客,一变身为田舍翁。

饯腊讵嫌村酒薄,赠诗犹爱野花红。山妻老去寒衣少,有桶犹堪避冽风。

西湖后曲 其九

明代何绛

西湖明月昔时光,今日重游太息长。记得十年湖上别,玉簪除下赠新妆。

后高凉曲 其六

明代屈大均

宝山春色照珠台,中有龙湫万壑回。父老时时望苍翠,麖鸣知有赦书来。

山中留夜宿明日以风雨对床眠为韵赋诗

元代李存

雅性厌喧隘,结庐林野中。林中果何有,势利罕相从。

异哉四子心,春江溯孤篷。洒洒竹方雨,泠泠松欲风。

贫家百无为,蔬食随所供。但于文义间,稍愿相磨砻。

顾此有馀乐,言旋胡匆匆。人生难定期,往往如萍蓬。

岂不易分别,谈谐谁与同。尚怀秋花前,兴满山园东。

豆寒始能荚,韭润亦已丛。傥或不遐弃,清游应可重。

海棠 其二

宋代石扬休

开尽夭桃落尽梨,浅荂深萼照华池。都缘西蜀盘根远,岂是东君属意迟。

烟惨别容曛宿酒,露凝啼脸失胭脂。须知贾相风流甚,曾许神仙品格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