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诉衷情·宝月山作

宋代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

  上片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莺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曰“闲”,曰“小”,曰“初”,皆涉笔轻灵,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眼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仲殊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闺愁

明代丘浚

岁暮风霜劲,路长山水多。闻郎驾船去,愿作楚江波。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水鸭

宋代司马光

褵縰出短蒲,毰毸浴清水。
物忌太鲜明,何妨染泥滓。

赠别山友

唐代张蠙

从容无限意,不独为离群。年长惊黄叶,时清厌白云。
旧山回马见,寒瀑别家闻。相与存吾道,穷通各自分。

大酺

清代俞士彪

恨杏花飞,杨花乱,迷了天涯归路。小楼空极目,见春江潮落,烟生古渡。

新涨授蓝,寒沙漾白,日暮锦帆何处。看看黄昏后,盼玉蟾不上,独扃朱户。

但酒困扶头。诗成拄颊,恁般情绪挼。关河虽间阻。

问怎便、忘了别时语。更不愧、树知连理,鸟解相思,忍凭他、芳辰暗度。

燕足书难托,纵蹙损、镜奁眉妩。也空自、伤迟暮。

痴情无奈,欲向梦中留住。那堪又闻夜雨。

消夏杂诗 其二

近代李洸

夙昔村居日,归如鸟投林。放意在水石,逭暑适层阴。

狂歌破冥寂,有酒自酌斟。绕门水周堂,翩然巾影深。

忽忽逾十稔,迢迢游子吟。追凉池边树,谈玄物外心。

亲旧几零落,尘鞅递升沉。丈夫贵自适,结交恐不任。

腐鼠宁相嚇,刎颈古所钦。卓哉钟子期,千载有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