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登庐山五老峰

唐代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赏析

  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登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山势形状,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山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不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五老峰的。

  庐山南邻九江,如登上庐山小天池等景点向南远眺,就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庐山的东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风光全在山下,尽收眼底之意,却被诗人说成“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倘若五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它山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东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五老峰的陡直山势,是为伏笔一样,与此句的“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五老峰地处庐山的东南面,风光优美,山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风光又可尽收眼底,山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而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读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将五老峰的山色特点也都写活了。其中“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风格。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三直行

清代李杭

秋霜蔽野冥鸿飞,琅玕不实朱凤饥。浮云北来魏阙迥,忧国流涕荒江垂。

忆昔中朝树风烈,闽海峥嵘起魁杰。三贤接迹冠惠文,四海直声闻补阙。

高要俶傥神骨奇,辞气侃侃无龌咿。抗言剀切论灾异,天子动色为嗟咨。

晋江通经意淳厚,击断群蒙勤纳牖。排天一上张纲书,勋戚闻风皆敛手。

临桂执节何觥觥,雅歌骏肃韶钧鸣。每当慷慨引大体,能以委曲通精诚。

天门荡荡不可测,左龙右虎环紫极。优容屡荷皇天鉴,献纳终惭侍臣职。

殿前清要难久居,先后归间谢朝籍。拂衣去矣来何时,瞻望皇居意凄恻。

呜呼黯鲍不易得,台端列柏无颜色。八闽之山窈然深,岭南瘴雨横层阴。

苍梧日落黯万里,漓江水碧寒沈沈。使人忆此生愁心,海边烟尘暗乡县,黔首流离困徵缮。

昨闻河洛又苦旱,况复西陲尚酣战。至尊侧席谁分忧,经济实赖群臣谋。

虞翻去国岂终老,机生被放行见收。时危志节徒激厉,叹我欲济无方舟。

还朝建策望公等,焉得云卧甘林丘。

古意二首 其二

明代林大春

岁晚玉容苦,天寒辇路长。自知怜弱质,不敢怨微霜。

桂水飘凉夜,桃花逼艳阳。当年同女伴,日日侍君王。

拟王逢原冬阴篇为苦雨篇

清代曹家达

天帝醉倒玄冥喜,不杀阳乌誓不死。去冬滕六既败绩,屏翳毕宿挺然起。

旁驱泰山云,倒抉天河水。痴龙嘘气塞宙合,人世五色迷红紫。

阴霾滔天作布袋,天神夜亡救日矢。我欲叩关上天阍,呼醒天帝端厥履。

赐我尚方斩邪剑,顷刻之间玄冥屏翳。毕宿不分首从枭天市,还我光明照臣里。

不然江南人民转眼成鱼鳖,群阴搜逐供刀匕。帝方垂涎鼎染指,帝乎梦梦长已矣。

还余朝纲杂编

宋代陈棣

胸中浑浑乏新奇,虚辱熊罴百万师。
较艺昔尝穷五技,还书今复堕三痴。
退飞颇愧一为甚,尽锐那知再愈衰。
自计抛书无复用,缄题重寄仲舒帏。

野蚕

宋代李复

野蚕缘桑自成茧,群儿采茧残桑枝。
明年家蚕黑蚁出,四中桑死蚕忍饥。
野茧更彩不满筥,家蚁岁生无尽时。
翁乎驱儿无残桑,叶长蚕成长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