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行军 爱国 壮志
赏析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何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好女儿

宋代晏几道

绿遍西池。梅子青时。尽无端、尽日东风恶,更霏微细雨,恼人离恨,满路春泥。
应是行云归路,有闲泪、洒相思。想旗亭、望断黄昏月,又依前误了,红笺香信,翠袖欢期。

送罗文学赴福建考官

明代石宝

闽越山川古,人材更可称。玄纁徵客去,雷雨看蛟腾。

国士词多雅,山林气稍矜。匿瑕收瑾璧,得味外淄渑。

有此孙阳顾,能同臣僎升。网罗惊并集,旗帜见先登。

为国呈多士,还乡切寸竞。庭闱欢定剧,池馆宠俱增。

岂不怀将父,应须畏友朋。吾邦衿佩在,拭目望薰蒸。

山行

清代俞庆曾

閒步横桥载酒行,垂杨叶底暗闻莺。溪边小艇人争渡,树杪斜阳鹊噪晴。

迎客野猿频献果,催耕山鸟不知名。晚钟何处随风落,我亦思归踏落英。

赠别黄大使四章即题其百药山房诗卷 其二

清代姚燮

不作媚世想,乃为千秋人。雕文尚皮傅,先已汩其真。

闻君素劬学,奇字穷汉秦。壮复纵游辔,河岳相主宾。

撷华敛龙象,指爪吾安驯?天门不可劬,荒荒自油云。

五马朝回图为赣守题 其一

明代杨士奇

翠玉楼前春欲遍,涌金门外水长清。使君为政清如水,五马归来十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