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吴兴杂诗

清代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江南 水乡 农民
赏析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写吴兴地处水乡的特殊自然风光。读者首先注意到两句中的三个数量词,它们写出了密而不紊的一片水系。“四水”是主干,“千溪”是支流,“万家”则意味着更多的支流。通过“交流”、“散作”“遍”等动词勾勒,读者仿佛凌空鸟瞰,一望收尽吴兴水乡风光。被这密如蛛网的水系所分割,江南绿野就变成许多色块组成的锦绣。“抱城斜”是指环城的干流与城墙有一定走向上的斜度,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势态,大大小小的水流都是活水,它们给江南原野带来了生机。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两句写水乡农作及其特点:人们在水深处种菱,水浅处种稻,而在不深不浅的地方种藕。它首先给读者呈现的是一派富庶的景象,难怪“人人都说江南好”,难怪有“苏杭熟,天下足”的俗谚了。这两句还给人更多的美感,在前二句的背景上描绘了更加生动的景物,即各种作物互相间杂,组成缤纷错综的图案。不说种藕而说种“荷花”,固然是为了字数韵脚的要求,但也使人从经济价值观念中跳出来,从审美价值角度来审视这幅图景。待到夏秋之交,绿的菱叶,黄的稻浪,红的荷花交相辉映,那是一幅格外宜人的图画。从语言风韵看,这两句也极有意趣,上句以“句中排”形式,揭出一“深”一“浅”,相反相成,已给人有唱叹宕跌、无限妍媚之感。而作者能事未尽,又写出一个“不深不浅”,对上句来了个折中,表现出绝妙的平衡;而在“深”“浅”字面上前分后总,又推出一层唱叹之音,使此诗洋洋乎愈歌愈妙。

阮元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赋葡萄

宋代辛弃疾

高架金茎照水寒,累累小摘便堆盘。
喜君不酿凉州酒,来救衰翁舌本乾。

四十九叔祖母朱氏孺人挽词

宋代杨万里

忆哭清湘掾,诸孤未裹头。盛年能素节,凛气却清秋。

眼底生刍奠,身前汎柏舟。无龄还有德,此母不应愁。

老甚自咏

宋代陆游

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
身入儿童斗草社,心如太古结绳时。
腾腾不许诸人会,兀兀从嘲老子痴。
亦莫城中买盐酪,菜羹有味淡方知。

偈颂四十一首 其一

宋代释普宁

迷悟两门,圣凡二路。总与诸人开辟了也,普请一时證入。

雾灵谒樵川阮先生赋赠

明代邝露

朝发彭蠡潴,暮憩潜霍麓。瞩景睇流峙,嘲玄造耆宿。

鲛人不贵珠,荆工不贵玉。蜚文君子堂,忘疲夜相卜。

东观出伏生,西京遘枚叔。龙史挂三坟,蝌书罗四目。

奇龄注东公,灭度衍西竺。一麾守瓯闽,二始缵徽轴。

垂清渭滨钓,濯斯沧浪足。海陬有狂简,斐然咏淇澳。

寄言铸金者,于何发予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