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唐代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 始)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开头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天子诏职方张君子畏发齐兵平吴世贞吴人也恨不得从一卒之列慨然歌五言长篇为赠

明代王世贞

太空下欃枪,化作千长鲸。血吹海波立,高天斗峥嵘。

白骨为丘山,草木杀气腥。朅来佳艳地,倏忽无所凭。

昨夜明光宫,君王议南征。青齐良家子,少小学纵横。

白马雕蝥弧,银鎗鬘胡缨。匣中报雠剑,得施欢自鸣。

横流一鼓噪,黄河西北行。能使赤日暗,又令秋云明。

不待发远县,临淄人尽兵。立看徒步间,往往足公卿。

此时羽檄使,矫若双千城。乘传张廷尉,结袜王先生。

慷慨大风歌,发指上填膺。轻飙荡雄心,散入鼓角声。

长鲸肉万类,终就鼎俎烹。举头笑真宰,此辈竟何成。

惟应千年后,独书公等名。

二十一岁生日夜十律 其二

当代卢青山

耻学先民书咄咄,每于白壁唤卿卿。抉心置鼎将谁食?斫骨成柴欲自烹。

得酒三千躯可木,埋人廿一室为坟。喧花噪叶年年改,不语苍山万载存。

耕隐

明代张弼

幽僻隐人居,田园一顷馀。竞耕春暖后,酣睡晚凉初。

税薄食常足,时清身自舒。儿曹樵牧暇,还课数行书。

游李少师园十题·月桂

宋代范祖禹

天寒桂子堕,花发向庭中。
月华十二满,常照此芳丛。

送牟孔锡之官叙南二首

宋代李流谦

凌云高鹄峙,掷地响金浑。
蟾窟声名早,鳌峰气象尊。
十年才一试,万里正孤骞。
勿说居夷陋,吾师有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