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九日

宋代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赏析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乱愁如织”点出全篇主旨。重阳本来是登高之佳节,由于风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泪水滂沱。“白发”四句直抒“老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而极度伤心洒泪。“神州”二字曾在词人词中反复出现,说明恢复中原是他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常恨世人”三句则有更深寄托。词人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但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词意至此急转直下,壮志未酬,词人在感愤之余,觉得自己既不能改变这种局面,在此佳节也只能赏黄花以遣怀,借酒浇愁了。“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下片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表达出词人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以议论为主,借题发挥,感慨苍凉。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国之恨的慷慨悲歌,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叶子阳生劝予出山以此答之

明代汪琬

事不理,问伯始,济世安人亦徒尔。事不谐,谐文开,杜门却轨何为哉?

北路鱼,南路徐,朱轮锦幛塞通衢。江千万,蔡五百,铜山金埒无遗策。

势焰炙手手可势,往往古今齐一辙。尧峰野叟独怡然,常栖茅屋耕石田。

新知惟恃壁间杖,旧物剩有床头毡。比来鬓秃齿都豁,但守陇亩终余年。

君不见大鹏小鴳各有慕,世人未必知其故。功名富贵能几时,久已掉头不复顾。

题平阳彭氏云松亭

元代李士瞻

彭孝子,情何悲,中心一念人谁知。白日思亲中夜随,梦中犹欲笞其儿。

儿啼不胜亲抱之,遽尔一见寻别离,觉后但觉心歔欷。

心歔欷,亦何有,朝见鹏山之云自往来,暮见梅原之松郁巍巍。

从问尔,山中云,恐亲心所怡。又复尔,云中松,恐是吾亲手自移。

今虽不见吾亲颜色,幸得睹此为我永慕之容媒。

松常青青云楚楚,云不能言兮松不能语。彭孝子,有衣弗君著,有杯弗君举。

见君之容,闻君之音心已苦。相游亭上暮即归,归来惟有睡与痴。

彭孝子,忠心一念人谁知。

夜宿寺前农家

元代欧阳玄

汉南旅店已星稀,倦宿田家带落晖。萧寺依山聊复尔,邺侯送酒是邪非?

风餐并觉凉生饭,露坐俄惊月在衣。老子漫游吾漫送,登山临水澹忘归。

酬汾守郑大夫

宋代李复

郑公赋政鬓如丝,符竹新分晋水湄。
招客远郊常置驿,论文古训旧笺诗。
汉庭行曳尚书履,泾谷曾刊隐士碑。
今日湖亭共游汎,追怀子美昔同时。

陈天游书白沙元夕诗见遗

明代谢廷柱

坐看团月上帘钩,不夜春城是福州。万户爆声催上采,九衢花影伴行讴。

楼台暖透红莲吐,岩壑光涵紫雾浮。信是三山在人境,蓬莱漫向海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