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调笑令·胡马

唐代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豪放 写马 寓人 孤独
赏析

  这首小令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离乡远戍的士卒的孤独和惆怅。作者以清晰的线条,单纯的色调,描绘了边地辽阔的草原风光,和徬徨在这奇异雄壮的大自然中的胡马的形象。语言浅直而意蕴深曲。燕支山,即焉支山,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古长城附近。唐代此地与东突厥接壤,是边境。这是此词所涉及的地理环境。从词中首先可看到燕支山下的四季风光。春,风沙扑面;冬,大雪盖地;夏,绿草如茵;秋,天高云淡。胡马就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中。作者描写了一天中马的生活,它是在与风雪搏斗和期望中度过的。词的末句摄下的是,在桔黄的浑圆的落日渐渐沉没到地平线下,暮蔼笼罩大地那最易引起乡思离愁的时刻,胡马在天边的草原上的孤寂形象。仿佛它在为岁月有限与草原无限的对比而怅惘。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处处交织着胡马的情绪。

  词作写了边地风光而并非主旨。在对马的拟人化的描写中,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远放燕支山下”,“放”字已说明胡马非野马。“放”前着一“远”字,令人遐想。“远放”既给人以辽远的空间感,又使人见出“胡马”并非胡地之马,而是被远远地放到接近胡地的马。这时已使人感到马的象征性。但从进一步的描写中,象征意义就明显得不容置疑了。一般说来,放马时间是在夏天水草肥美,没有战事或农闲的时候,目的是节省草料,并使马吃到鲜草而肥壮。而“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又写这匹马在风沙中、在大雪中迷失道路,不停地奔波,孤独地嘶鸣,惶惑不安地四处张望,寻找着、呼唤着伴侣。仔细揣摩,就会发现其中有两点矛盾:一,“放”马不会在风雪中;二,既然“放”马,马必有主人,不会迷路。产生这些矛盾不能归结于艺术高于生活,是因为作者把马当作人来写。如果将马看作是戍卒的象征,就合情合理了。“迷路”是戍卒的感觉,与“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意近,而春秋代序,年复一年,在塞外无边风沙中长期戍守正是戍边战士的生活。

  此词用准确精炼的词语,含蓄曲折地表现了马的情绪,即戍边战士的情思。“远放”、“独嘶”、“无穷”这三个词都有一定的相对性,远对近,独对偶,无穷对有尽。正是这种相对性的张力表现了戍卒在此种情境中对彼种情境的向往。即戍卒从内地被遣放到边疆的感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轻松的笔调表现深刻的主题,平浅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淡笔勾勒的画面浸润着浓郁的感情。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十月朔日颁朔作

清代弘历

敬授斯称重,明时敢不虔。龙杓弦望辨,凤阙典章悬。

尧帝羲和命,大清亿万年。铜仪惟是在,稼政莫兹先。

布朔祯祥始,班和象魏前。伊犁哈萨克,从此入华编。

即事漫述四首 其三

明代王守仁

窅窅深愁伴客居,江船风雨夜灯虚。尚劳车驾臣多缺,无补疮痍术已疏。

亲老岂堪还远别,时危那得久无书。明朝且就君平卜,要使吾心不负初。

高士亭题壁 其一

清代彭士望

汉祚既倾覆,先生祠并荒。陆沉文献地,露坐水云傍。

委土形同弃,蒙苔骨更香。黄鹂独相吊,时一过斜阳。

移居后谩述 其二

明代区大相

浪迹长违陴上居,幽栖多愧武陵渔。庭饶碧树分比舍,架积缃编半道书。

西苑云霞看不厌,南天水竹梦常虚。若言大隐真朝市,过客烦题处士庐。

京师晓发别诸同年

明代许炯

几回衣染禁城尘,万树花怜上苑春。驴背风沙京国泪,梦中儿女故园身。

厌闻萧寺鸡声早,又见砖河柳色新。滚滚同游俱不贱,年年尊酒送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