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叠题乌江亭

宋代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赏析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游香山 其三

清代弘历

峦翠罨窗纱,栖云敞且嘉。清风披北榻,秋水对南华。

时学张颠草,閒烹顾渚茶。词臣群退食,谁与斗吟叉。

题镇远何贰守东岩四咏用林见素韵 其一 南亩春耕

明代周瑛

鸡鸣桑树深,犬卧苔花湿。何处课春耕,独倚斜阳立。

迄今八载,其妇以旧箑缴还,复索新箑,并迄书前诗。适淑芳重来,再回前韵,并书以赐之

清代苏履吉

似我浮云万里随,玉关重止喜齐眉。贤愚未必钟情异,贵贱端看守分宜。

夜雨酣呤新得句,秋风珍惜旧题诗。莫言官与民相隔,君实犹教妇女知。

蒸栗

宋代李纲

风霜开栗皱,孕此赪虬卵。嘉哉古所贽,饤饾入笾匴。

累累紫腰菱,烂烂火蚕茧。甘腴能疗病,炎帝所编纂。

幽人夜读书,坐对铜檠短。飕飕石鼎沸,焰焰地炉暖。

式将瓦甑炊,剖壳黄玉软。乘饥进五六,腹已果然满。

吾尝位将相,日食万钱馔。荒山啖芋栗,自胜太官脔。

乃知一饱馀,万品徒过眼。聊持荐杯酒,不假玻瓈盌。

忧慨不成眠,夜寒空展转。

题望喜驿黄夷仲诗后

宋代李新

杜宇啼愁连谷暗,嘉陵流恨接天长。
路人要见行人喜,看取眉间一点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