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宋代汪元量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赏析

  上片“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起笔即点出德祐之难,词人用形象的语言,写亡国的巨变。朝廷还沉浸在欢歌乐舞之中,却突然被城外惊天动地的战鼓惊醒,战争的血雨腥骤然降落的皇城深宫。这里,词人借唐天宝之变写本朝之事,借历史来喻今,批判朝廷的败落。”玉啼金泣“兼用金人滴泪的典故,写易代被遣的悲哀,颇为贴切。“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化用杜甫“马头金匿匝,驼背锦模糊。”诗句,承上“此行良苦”,想象到敌国之地的亡国奴生活。“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三句,极言其“苦”。南下和北上都是亡国之事这三句,既是舟载北行的实况写照,意谓国运已尽、无力回天。“春”是押解出发的季节,象征南宋国运。“春归去”指南宋王朝的国亡如春天一样终结。“空”字浸透了徒唤奈何的深悲。

  下片转写船经淮河时的感受。“长淮”点题“淮河舟中”。“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望断长淮,美景色已非昔日色调,盖心情不同之故。“目断”“怅”,眷恋、凄婉之情赤者然墨上。“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三句借用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受降城外月如霜”,再以设想之辞,想起以后的生活,心中泛起陈陈酸楚。汉、唐均有受降城,多在西北边塞但非一地。这里仅借用而已,不是实指。“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目光又从远方回到近旁。帝王、侍臣、后妃、宫女、等级原本森严,而今“粉阵红围”皆为囚徒,主奴难辨,不分宾主。在狭窄的小舟中,拥挤着入眠。唯独那位满怀愁绪,多愁善感的宫女,在孤灯下弹拨着琴弦,也撩拨着词人幽伤的心绪。最后“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直应词题“夜闻宫人琴声”收束全篇,含蕴悠长。

  上片重在铺陈背景,下片围绕题面。全词着重展示被掳北上、舟行淮河的见闻和感受,同时又将眼前实景及行程的记叙与回忆及设想结合起来,将时间和空间大为拓展,而且又统一在“惊”“苦”“愁”及“凄凉酸楚相交杂的感情基调上,显得跌宕起伏而又真切感人。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代赞罗汉

宋代释绍昙

古桧含烟,青山展画。
题目分明,何须管带。
待你炷得香来,鸣磬一下。
蹉过了也。

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四

宋代程俱

向来霜秋句,俯仰岁一终。人间有寒暑,方外无穷通。

青青千丈松,不改冰雪容。坐阅蒲与柳,飘萧随雨风。

寒松老益高,蒲柳老益衰。流萍况无蒂,复与飞蓬期。

却扫计不早,出门欲何之。

历千尺峡百尺峡诸崄至岳顶 其二

明代屈大均

飞梯何袅袅,千仞翠微边。路滑愁春雪,身轻堕紫烟。

峡中稀见日,花里屡逢泉。早晚携妻子,同餐玉井莲。

黄葵花

宋代董嗣杲

天然嫩相烁秋明,淡染鹅裳结束轻。
醉蕊强传金盏侧,赤心长向火轮倾。
四娘蹊上能无种,一点眉间自有情。
不照花根元藉叶,羡他卫足了孤生。

和韩李花 其二

宋代王十朋

皇都二月桃李盛,朱轮翠盖方纷拿。东君世情亦太甚,十分春在侯门花。

试吟怨句问苍昊,一种春工何损加。白华秉烛光照夜,此树不属孤寒家。

造化无言意潜告,我爱万物初无差。物情禀受苦自异,奚有厚薄施萌芽。

劝君勿为花致怨,居易俟命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