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宋代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赏析

  上片主要抒发时光易逝的愁恨。起韵一笔包举,总言忧愁的难以摆脱,为下文分别诉说时光易逝之愁与功业难成之愁预留了地步。在这里,词人“天真地”想通过上楼登高来摆脱令他难以忍受又无法回避的忧愁的想法,本身就充满了奇趣,而他感到忧愁如有脚、又随他上楼的想法就更是奇中之奇。在表达上,化不可见的抽象之愁为有可以触碰与回避的有形之物,深得以形象写抽象的生动趣味,同时,“欲上······愁还”的传情方法,又为文气增加了转折跌宕的灵活之趣。接韵具体表明他所忧愁的内容,是自然也在变迁、亲朋也在衰老白头的时间不居之恨。“几处”与“多少”的限定,空处传神,包揽无限,写出了自然变迁和人生衰老之多简直无法据实计算的大愁苦。这种对于时光易逝的忧愁,是词人“时间意识”觉醒的表现,而“时间意识”又是与人对于存在的反思与觉悟有关的,是一种看似脆弱,其实深刻的对于生命虚无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词人产生这样深刻的生命虚无的痛苦,不是来自于单纯的哲学思考,而是由非常具体而强烈的生命体验所导致的。

  于是,过片再进一层,揭示了导致其时间之愁的更直接的愁苦即功业难成之愁。他以感情强烈的语言反复其意与反问自己:说归去吧,还是归去吧,难道人一定要到封侯才肯罢休不成?意谓自己不必要等到做成封侯的功业才可归隐。实际上,它传达出了词人无法作成可封侯的大功业的愁苦。这样,上下片就由这两种愁苦在文理上连成浑然的一体。结韵进而揭出使自己产生时光易逝之愁与功业难成之愁的具体触机,是那种恍若浮云一样到处漂泊的游宦生涯。然后他再转过一层,巧妙运用“浮云”一词的双重比喻意义为自己下了这一转语,如果能像浮云一样逍遥自在也很自由。这样的转语,泄露了他“游宦成羁旅”的生命不自由的痛感。

  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采用层层剥笋的见心法,由愁一时间之愁一功业难成之愁一游宦成羁旅之愁,这样就由远而近,填充了越来越具体的生命痛苦:通过他的“剥笋”法抒情,越来越清晰地表现了他愁苦的来处。其总体艺术风貌是,感情浓郁,措意生动,文理自然而兼变化之趣。此外,因为暗喻的巧妙运用,这首词显示了深厚的韵味。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虞美人 其三 留别新疆诗友之二

当代蔡淑萍

不须怅惘赋阳关,乡谊诗缘抵万言。若得清交真似水,年年相忆似浩川。

东山

清代弘历

风神不减王东海,潇洒常思浙会稽。筑土一时聊想像,岂期名字至今题。

至后与履常探梅东园三首 其一

宋代杨万里

雨后霜前梅欲开,欲开犹懒雪风催。一秋不到东园里,从此朝朝暮暮来。

送李希文典教东船里

元代李延兴

送君行,君行直到东船里。风物幽回宛似江之南,土壤肥夷可艺稷。

黍茫茫,墟市隔林皋,寂寂衡茅荫溪水。天空鸥鸟閒,地古风俗美。

铿訇教铎振文声,子衿揖让春风里。我欲乘桴直上海之涯,鱼龙掀舞烟涛起。

老翁晒网立船头,儿子叉鱼傍船尾。滩声奏曲响琴窗,水风吹香堕书几。

先生宴坐清可人,陶写神情舒四体。携壶觞,临沼沚,或开襟,或洗耳。

或赋长歌咏古今,或掉扁舟弄清泚。世间万事岂足挂心旌,为问此乐平生还有几。

我欲诛茆结屋与君邻,我欲浮家泛宅学丹子。云水之间,栖迟之乐,可以忘岁年,不知老之将至矣。

寓居书怀

元代杨弘道

疏栽枯棘作篱藩,邻舍相望不设门。去燕来鸿为客惯,佩兰怀玉与谁论。

河名无定亦归海,草曰寄生犹有根。但得生涯能地著,何嫌山谷数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