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崔侍御

唐代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人生 友情 相思
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戚都督加太子太保奉贺短章

明代王世贞

天朝列障大论功,两绶新兼将相雄。祗道元戎临紫塞,还闻太保领青宫。

轻裘绣领初盘鹤,软毂轺车旧露熊。唯有貂蝉余事在,可能无属锐头公。

芍药

唐代王贞白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有感

宋代蔡戡

人生一世间,常苦不自足。冬寒但重裘,日食唯一肉。

所须能几何,甘心事驰逐。何郎费万钱,徒令厌僮仆。

长卿乘驷马,祇欲誇世俗。于我何有哉,浮荣不偿辱。

回思五鼎烹,焉用万钟禄。朱紫蒙陷阱,簪笏如桎梏。

勿为觳觫牛,宁作拥肿木。君看白玉堂,未比黄茅屋。

卧听元戎报五更,何如日高三丈春睡熟。

恭睹上圣亲临江淮耀武伊洛谨成诗一章仰赞圣

宋代曹勋

晓传清警出龙楼,八骏腾骧下斗牛。
铁骑屯云朝障殿,羽林扈跸拱凝旒。
暂迂玉趾临三楚,便觉荣光焕九州。
恢复故疆知默定,已看森索坠旄头。

重游石门洞 其二

宋代王十朋

谁把银河水,直从天半倾。好流人世去,一洗四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