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宋代苏轼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秋天 写景 抒情
赏析

  词的上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那苍翠的山色纵横扩展,沾染着长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风寂静不动,茂盛的菊花正绽苞开放。远处的村舍散落在树林丛中,突然听到晚鸦的阵阵啼叫声,它们正在傍晚飞归故巢。这些秋景的描写,如唐代李白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卢司户》)及元曲家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的深秋意象,给人以萧瑟寂寥的艺术感受,这情景会勾起游子们的无限思乡情感。

  在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当口,下片立即转入了“梦到故园”的具体描写。苏轼喟叹着说:“离开故乡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苏轼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却在梦中忆起了离别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梦惊之后贪婪地遥望着西南方的远隔天涯的眉山“故园”,不禁一阵空虚寂寞。此情此景,触目伤神,全词便在那月亮正静静照着江岸千里沙原的怅惘中戛然而止。

  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先是远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最后着眼于南望故园。层层递进,首尾相映。在时间安排上,起自傍晚,终至夜深,表示其思乡之念,悠悠绵长。故其情感自然质朴,又委婉曲折,含蕴丰富,可谓一唱三叹,真堪与杜甫名句“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的韵味相媲美。此词的主旨是游子思乡的情感抒发,也是与苏轼的淡漠名利的观念相一致。这与苏轼《南行集》诗中的“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初发嘉州》),及“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徬徨”。“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牛口见月》)的诗句情绪遥相呼应。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调笑令 其九 烟中怨

宋代秦观

眷恋。西湖岸。湖面楼台侵云汉。阿溪本是飞琼伴。

风月朱扉斜掩。谢郎巧思诗裁剪。能动芳怀幽怨。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八

明代祝允明

曾到和宁市上来,江山满壁照人开。都输此幅丹阳景,回首烟花暗凤台。

渭河道中四首 其三

元代王冕

月出东溟白,天垂北斗低。砺兵思秣马,舞剑忽闻鸡。

诸葛犹存汉,田横不辱齐。英雄如有见,琐稍岂能迷?

沈启南画障为张通守题

明代程敏政

石田老人非画师,胸中丘壑天所私。挥毫便觉真趣发,意到岂借丹青施。

通守张君画成癖,半幅生绡比全璧。望中谓作云门山,游人拟办登山屐。

峰回路转溪流长,谁向石林开草堂。风檐举手欲相问,扁舟载客来何方。

老人画出今人上,乡评未数黄公望。一石俄成斧劈痕,不类群羊更奇壮。

石田隐处轻辋川,秀句却似王维传。吴歌一日变楚语,幽芳懒斗春花妍。

我从胥门八回过,古寺长邀听经坐。老人不惜与画山,击节诗成几人和。

尚方有诏徵遗才,白发苍颜能一来。还君此图意无限,停云正绕姑苏台。

春日游惠山作四首 其四

近代王锡玙

茗品漪澜客满庭,竹炉成昼画题屏。听松合有听松石,歇马曾无歇马亭。

花落杨花半池白,水摇湖水一天青。夕阳红送游船去,曲罢诗成酒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