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书河上亭壁

宋代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寇准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定风波(夜赏海棠)

宋代王质

曲曲阑干曲曲池。万红缭绕锦相围。花到黄昏思欲睡。休睡。眼前都是好相知。
银烛转添花转好,人在,花深深处更相宜。似此好花须爱惜。休惜。鬓边消得两三枝。

临安县观钱氏庙 其三

宋代韩淲

五帝三王只为民,几曾欲贵自家身。英雄势去死即已,尚肯贪生事别人。

次韵法真禅师送曾敬之宣德昆仲

宋代释道潜

昔与乃翁相遇年,始知有子生且贤。尔来双干已争秀,屹屹欲上参高天。

昨朝较蓺偶不售,他日奏赋闻甘泉。方今庙堂喜人物,收拾万汇归陶甄。

袅蹄麟趾终一出,辉映左右无馀妍。肯学孟生誇得意,一日走遍春风前。

嗟余投老隐岩谷,形若槁木心灰然。扁舟追子仅千里,彷佛夜梦遥相传。

西湖风物行岁晏,归赋梅花趁腊先。

发德山

清代黄文琛

割麦天气江流潢,沙滩渐没五尺强。鼓师弄手百夫唱,竹索倒拽船低昂。

回头看山在林杪,孤峰一角浮图小。画旗飘扬风转脚,羡煞估帆去如鸟。

朝天路远六千余,堂堂岁月间扫除。遥与山灵结后约,再来颜鬓知何知。

寄西庄梅道者

宋代李之仪

因缘时节本相期,只恐蹉跎醉似泥。洗尽从前留意处,何忧金臂不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