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清代纳兰性德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戌,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边塞 抒情 离别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行吟咏叹的词,表达了词人在荒凉的异地对人生的哀怜,也透露出纳兰性德自身对于官场的厌倦。这出使的几个月,纳兰性德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天之涯度过了,面对着连绵的阴山与漫天的黄沙,满头青丝怎能不迅速花白。于是睡梦之中不免魂飞故里,重又看到了家中金碧辉煌的屈戍。恍惚中,头戴玉鸦叉的妻子在缓缓地展开画轴(或许那上面正画着她日夜所思之人),那花容似乎因思念瘦损了很多,令人油然生出怜惜之情。

  词中第一句中“阴山”一方面是实指,即是如今也能一睹的阴山,但古代诗词中经常使用这一形象,它已经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南北朝著名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苍穹,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又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它是汉胡分别的地理标志,中原与蛮荒的分野处,文明与野蛮的交汇点,也因此,在这儿的读书人,尤其是汉文化影响下的读书人,都会有一种极强烈的失落感,无端而起怅惘,这是一种丧失归属感的表现。这是纳兰性德每次出使途中所写词中典型的心理。

  上片写现实边塞之景,下片写梦中家居之景。阅读这首词时,纳兰的情之真、意之切如在目前。边塞诗词属于古代诗词的一个支流,边愁主题则属于悲一类,纳兰性德这首边塞行吟咏叹的《浣溪沙》,也属于这类。 [4]  词通过刻画“北风”“晚烟”“戌垒”“斜日”等边塞之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凄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游西湖三首 其二

明代苏葵

孤山山下访逋仙,仙去山空鹤未还。月色风光三万斛,无人争破尚依然。

大水

唐代薛逢

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
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偕贺邑公张吴二生阅武郊外

明代陈侯周

积雨方新霁,天河欲洗兵。旌旗开曙色,铙鼓杂秋声。

共享椎牛乐,谁歌饮马行。书生当献赋,莫浪请长缨。

龙眼

明代张诩

龙眼虽珍果,因多价却廉。著花明野圃,垂实暗闾阎。

盛暑攒如蚁,秋风白斗盐。清香腾玉轸,翠色上珠帘。

具眼应多见,称奴每好谦。益颜无限补,止渴有馀甜。

女伴携篮摘,儿童斩竹拈。三朝留火焙,四海作珍瞻。

卢橘中元冷,杨梅性本炎。中和惟尔羡,饕餮不渠厌。

玉食时充贡,佳宾俎旋添。终身为世用,厚味少人嫌。

衒玉非求售,韬光亦解潜。纷华杂桃李,骨鲠畜箴砭。

药谱功当载,仙翁齿屡沾。陶门何必柳,千树映茅檐。

苏小墓

清代缪荃孙

蜡屐寻春春未阑,共传埋玉此湖干。桃花隔院东风暖,柳色迎门夕照残。

刘白诗篇传世易,秀杭争辨折衷难。行人欲问南朝事,江总徐陵一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