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华子冈

唐代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写景 抒情 喜爱
赏析

  全诗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诗人对所见所闻的独特感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亦动亦静的艺术画面。

  “日落松风起”,开头这一句写景,描写了落日和松风,落日西下,松风渐起,诗人游兴未尽,漫步在回家的山间小道上。一“落”一“起”两个相对应的动词,生动鲜明地勾勒了日落西山、晚风骤起的暮色之景,使读者可以想象夕阳倚山而下的景象和晚风吹拂林叶的声音,意境逼真,神清气爽,瑰丽优美。

  “还家草露晞”,第二句紧扣上句,“还家”和第一句的“日落”照应,点明了诗人是在回家的路上。正当秋高气爽之日,落日照射,松风吹拂,路边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挥发殆尽了,所以说“草露晞”。诗人踏在这些干松的青草上,感到特别轻细柔软,分外惬意。这也表明诗人已经游览了很长时间。这句话描绘了诗人意犹未尽、悠然漫步的自在形象。

  接下来诗人还以“还家”的行踪为线索,进一步描写华子冈上的优美的环境。后两句写云光、山翠。

  “云光侵履迹”,写余晖下诗人行走的情形。“侵”字不仅把诗人在夕阳下一步步行走的姿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也写出了太阳渐渐下落,余光逐渐消散的过程。读完这句话读者可以联想到余晖逐渐消散,随风摇动的松林在阳光中不断变化的瑰丽景象,这就形象地描写出诗人在夕阳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岗的生动情景。

  “山翠拂人衣”,“山翠”本为“山风”,但诗人强调了“翠”字,不是山风吹动人的衣服,而是“山翠”拂人衣服,这就将具体形象转化成了无形的感受。诗人眼里满是山林的青翠颜色,这可爱的颜色仿佛有了生命,不断地轻拂着诗人的衣襟,也撩拨着诗人的心,使诗人感到分外地轻松自在。暗里转换了主宾关系,赋予薄暮明灭的山色以主动性,增强了景物的动感。上句中“云光”紧随着诗人,这句“山翠”追逐着诗人,它们仿佛对诗人眷恋不舍,而这样的描写从反面又衬托出诗人对华子冈美丽景色的喜爱和深深留恋之情。

  这首五言绝句,精选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零散的景物,把它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勾勒了一幅声色俱佳、动静相宜的风景画,寥寥二十字,寓诗人独特的感受于寻常的山间景色之中,笔墨疏淡而意蕴超远。语言简洁,韵味丰富,情趣盎然。

裴迪

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王维答赠裴迪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经彭泽县舟次小孤山阻雨

明代宋登春

山塞分吴楚,山城辩土风。人烟泽国异,春色故乡同。

晓饭孤山下,孤帆细雨中。樯乌飞自去,诗罢意无穷。

双义诗

清代弘历

双忠昔集事,双烈能忘身。兹作双义诗,其故得细陈。

曰纳木扎尔,曾赞北路军。奋勇剪逆贼,封伯酬其勋。

副都统三泰,英气颇超人。均御前侍卫,素悉厥忠纯。

兆惠富德辈,从戎久效勤。欲代俾将母,二臣被选抡。

去岁黑水役,固守遣索伦。致信爱隆阿,权退催后援。

可支百日间,速进莫逡巡。将军及参赞,轻进徒俱焚。

当待师并来,何虑狂狙狺。尔时二臣者,驰驿往军门。

过爱隆阿营,却近黑水滨。所遣人未遇,炮声前忽闻。

知贼与我战,闻战耻退奔。徒携百馀骑,赴义命同捐。

凶信驿递来,痛泪伤心魂。使早知拒守,退俟熊罴群。

同进可树功,何致均沉沦。即先至一日,合兆惠军屯。

亦可旋今岁,奚烦以身殉。不前复不后,此实若有神。

富德自和阗,重至黑水津。叶尔奇木降,诸事粗处分。

痛念我将士,沙场化为燐。黄头虽不备,掩髂权为坟。

猿鹤昔属幻,邱陇今可循。因以此事奏,西望挥泪频。

丰碑旌墓门,千秋西海垠。捐躯固臣节,在尔非所论。

在予则何忍,此恨终当伸。夷考六人迹,事异心同均。

与国休戚共,宁止曰荩臣。史笔多讹传,永言传其真。

十二月六日

宋代韩淲

小园梅树已吹花,山映疏林水映沙。风信不禁时动荡,雨丝维见日交加。

虽无清影为吟笔,犹有繁香在物华。我老一杯随意饮,数声归雁落天涯。

公无渡河

明代陈良珍

公无渡河,河浊且波。公无渡河,乱石嵯嵯。朔风萧萧,祁雨滂沱。

鼋鼍出没,蛟龙孔多。猗嗟公兮,汝无渡河。

喜郭希范上自痒归

宋代胡仲参

马蹄明日是君家,千里归来傍节华。
几夜深闺寒寂寂,有人和泪卜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