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唐代徐铉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生离死别,是人生痛苦事。因此,送别之诗大多消沉凄苦,字句显得沉闷。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了这种传统的写法,成为送别诗中的名篇,徐铉的这首送别诗,虽不及王勃诗那样有名,但也别开生面,有其独到之处。

  诗的首联扣题,写送别,先写送别时的形势。当时南唐偏安江南,其他地区正战乱不绝。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这“海内兵方起”一句,包含甚富,突出了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带出下句“泪易垂”之意。

  颔联归结到王四十五身上,并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负米”事见《孔子家语·致思》,王四十三离开相对安定的地区,不辞艰险,回家尽孝。下句作一转折:“当此落英缤纷之时,我们二人正应把臂同行,赏花饮酒,你要回家尽孝,我只得在此送别,只可惜辜负了春光。”“无可奈何花落去”,惜别之情更见凄婉。送别的气氛,与王四十五的情谊,至此已抒写得淋漓尽致了。于是颈联语气一转,由伤离而劝慰。诗人另有一首《七夕应令》诗说:“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后期”亦同此义。这句是说,一别之后,可以鱼雁往来,相互宽慰,终还有相逢之日。末联“折柳”相赠,则是古代朋友相别时的习惯,以后就成了送别的代称。《三辅黄图·桥》即记“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代权德舆《送陆太祝》诗亦有“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之句。这一联是说: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君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东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则在江南,友人虽北去,然而思念朋友之时,必定会翘首南望的,所似特地说“此是向南枝”。这样,末联以折柳相赠,慰藉友人,归结全诗。

  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诗的语言也平易朴实,颇能感人。在送别诗中,是一首上乘之作。

徐铉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雨霖铃 清明过何笛帆乘骝桥故居

清代朱祖谋

昏鸦啼涩。近连桥、路暗雨如织。孤云一逝何处,门巷乱、苔花綦迹。

薄暝流飙,旋起渐、尘动欹壁。甚燕燕、凄语东邻,此地无人解吹笛。

天涯酒醒消魂极。但悤悤、酹地空尊泣。文章枉换羁旅,零落尽、茂陵残笔。

夜壑孤吟,应省今朝、过了寒食。待剪纸、重与招魂,梦断枫林黑。

喜魏源王柏心李杭诸君成进士寄之以诗五章 其一

清代姚燮

到枕闻鸡唱,雄心未敢颓。云衢原自阔,天马果能来。

掉尾羞难附,孤鸣激转哀。何时逢郭隗,援我向尘埃。

新文坛杂咏十首选七 其五

清代柳亚子

痛史新翻鸭绿江,一篇短裤證行藏。郑娘薄命张娘殉,野祭诗成已断肠。

宿山家

元代甘复

木落秋满山,窗虚夜凉集。
风吹海月生,露洗苔衣湿。
野客爱清泠,长瓢暝中汲。

题紫岩驿

宋代李纲

稚年曾向此途行,半世重来若泛萍。山径车声欣路坦,江村市合厌鱼腥。

连天霜草萧萧白,蟠岭云松郁郁青。久旅怀家归尚远,暮烟残照宿邮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