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

宋代苏轼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记游 写景 抒情 厌倦
赏析

  该词是一首纪游即景之作。词前有小序,序中交代了时间、地点及有关人物。上片写天色未明时的景物,并暗示“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开头“城头月落尚啼乌”一句,借用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象(也是实写),写出了黎明前的特征性景物。暗点题目中“未明”二字,而且景中有事,由自己从杭州城内出发写起,也暗示了西湖的方位(“月落”在西方),下句写到西湖便不觉突兀。接着写来到西湖边一眼瞥见的景物:“朱舰红船早满湖。”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游船早已满湖都是。正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可见西湖上游人游兴之浓,也为下文写“两县令先在”伏下一笔。“尚”、“早”二字前后呼应,体现了两句所描述的景物在时间上的联系。三、四句就同游伴侣着笔,意思是说还未安排用乐曲来迎接太守,而水天一色的湖面先已荡漾起两位县令的游船。两句一虚一实,暗点题目“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双凫”既是用典,也是比喻,用来指游兴极高的两位县令,显然也带有调侃的意味。

  下片承上二、四句,再写湖上、岸边景物,并略表厌倦之意。“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两句展现了西湖湖上、岸边有特色的画面。这既是西湖景,又是风俗画,给人以清新感。篇末二句回笔写苏轼自己,与起笔相照应,表达了某种厌倦的情绪和澄淡的情怀。

  全词展示了寒食节清晨众官迎接太守到来的一段场景特写。其中,苏轼的傲散与两县令的恭谨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苏轼厌倦官场应酬,蔑视俗吏的内心情怀。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咏雪霁月夜见简

宋代韦骧

百尺城头雪月间,城楼更向碧霄干。优游野步来危坐,彷佛仙踪在广寒。

幽致独为中夜赏,清辉分与近邻看。瑶台十二传佳句,潇洒高情岂易阑。

次子方题游春图韵

宋代吴则礼

付与东风不复言,个中端有玉妃魂。
凭君细说枭卢事,暂借生香到酒盆。

又和二首

宋代黄庭坚

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
疏沟满莲塘,扫叶明竹迳。
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
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

蒙示涉汝诗次韵

宋代陈与义

城南天倒影,绿浪摇十里。
使君云梦胸,犹复录此水。
舟行及雨霁,秋色在葭苇。
烟涵翠轂润,月照金波委。
知公已忘机,鸥鹭宛停峙。
向来趋热士,说似颡应泚。
俗子与清游,自古剧函矢。
如何有双脚,受垢不受洗。
异哉公殊嗜,记此两苦李。
诗成堕衡门,名字污纸尾。
明当蹑公迹,佳处不待指。
会逢白沙渚,我舍真可徙。
鸣驺傥重来,傍舫倾我耳。

端午日舟泊南雄观竞渡时遇洪水

明代梁维栋

士女如云逐海滨,相将竞渡闹芳辰。洪涛不散三闾恨,浊酒难醒湘水人。

毂击肩摩连紫陌,歌笙伐鼓拂红尘。只因奉命趋朝急,未暇放閒半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