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剑与傅岩叟

宋代辛弃疾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赏析

  镆耶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镆耶三尺”,指剑;“镆耶”亦作莫耶、莫邪,古宝剑名。雄剑名干将,雌剑名奠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在匣中悲鸣。“照人寒”,言宝剑光亮耀目,观之令人胆寒。“挑灯”,拨亮灯烛。作者拨亮灯烛看剑,浮想联翩,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得携去斩楼兰——宝剑本是杀敌之器,但今却空无所用,不能用在杀敌的战场,只能高高挂在空空如也的书斋中,与琴棋书画为伴。剑无所用,实指作者才无所施、能无所发,未能够在战场上杀敌击贼。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场面。

  本诗虽仅四句,但抒发的感情却是激烈慷慨,充满一股悲愤之气。想辛弃疾自南归以来,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以成一个完整的南北统一的太平世界。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却在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日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诗人也在这无限期的闲置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有这一切,铸成诗人这一首表达自己痛心疾首、极度遗憾之情的诗篇。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灵江

宋代释了惠

水底乌龟无卦兆,岸头神树不相关。
要知祸福流行处,只在波心月一湾。

次韵孙兴宗梅花

宋代王之道

厌浥庭柯雨未乾,乍晴天气午犹寒。
传来多谢新诗寄,接得翻愁病眼看。
漫想素妆嫌粉涴,须怜青子着枝酸。
和羹有日君知否,老大心肠只自宽。

子进游怀玉山度必有诗未辱寄来作诗索之

宋代赵蕃

秋日清且美,于游也固宜。
迨今冬已仲,墐户惟其时。
若人兴公家,嗜好夙有诗。
几谭岩壑间,尘落不自知。
靡辞陟降难,顾病风露披。
旧闻怀玉山,地置多侧危。
我为是邦人,每恨著脚迟。
闻公勇决往,身住心俱驰。
是邦有兹山,盖已千祀垂。
曩者君夫子,携家隐于斯。
与山结胜因,诗成多及之。
去年公二仲,探讨曾至兹。
今公又继去,秘密真无遗。
山名谓怀玉,自昔传我疑,
众作乃圭璧,名实信不欺。
书来报行程,快读只欠诗。
春膏有余否,佳笔锐若锥。
会当写真行,寄我光茅茨。

登华山三首 其一

清代高孝本

万古神灵岳,三峰镇雍州。首阳曾北裂,星宿此东流。

台驻轩皇跸,天垂白帝旒。行携九节杖,长啸访丹丘。

李相读书堂

清代顾仁垣

历山草堂最深处,长史题诗久仙去。南峰衲子营精庐,杖履经过重游寓。

公垂遗迹留山隈,数卷长依佛火开。栖迟颇自爱岩壑,憔悴岂即期公台。

浮沈幕下名逾重,政府倾危相遘弄。频遭迁徙忘恩仇,岭海江州均一梦。

沙堤筑就近悬车,追忆前游愿遂初。何日重寻石泉寺,妙香灯影读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