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何草不黄

先秦佚名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诗经 战争 伤怀
赏析

  全诗以一征人口吻凄凄惨惨道来,别有一份无奈中的苦楚。一、二两章以“何草不黄”、“何草不玄”比兴征人无日不在行役之中,似乎“经营四方”已是征夫的宿定命运。既然草木注定要黄、要玄,那么征人也就注定要走下去。统帅者丝毫没有想到:草黄草玄乃物之必然本性,而人却不是为行役而生于世,人非草木,当不能以草木视之。而一句“何人不将”,又把这一人为的宿命扩展到整个社会。可见,此诗所写绝不是“念吾一身,飘然旷野”的个人悲剧,而是“碛里征人三十万”(唐李益《从军北征》)的社会悲剧。这是一轮旷日持久而又殃及全民的大兵役,家与国在征人眼里只是连天的衰草与无息的奔波。

  因此,三、四两章作者发出了久压心底的怨怼:我们不是野牛、老虎,更不是那越林穿莽的狐狸,为何却与这些野兽一样长年在旷野、幽草中度日?难道我们生来就与野兽同命?别忘了,我们也是人!

  不过,怨终归是怨,命如草芥,生同禽兽的征夫们并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他们注定要在征途中结束自己的一生。他们之所以过着非人的行役生活是因为在统治者眼中他们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一群战争的工具而已。所以,怨的结局仍然是“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这种毫无希望、无从改变的痛苦泣诉,深得风诗之旨,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征人的悲苦,故清方玉润慨道:“盖怨之至也!周衰至此,其亡岂能久待?编诗者以此奠《小雅》之终,亦《易》卦纯阴之象。”(《诗经原始》)一首如泣如诉的征人小诗,后人看到的却是周室的灭亡,这也许是“用兵不息”者万万没有想到的。

  此诗的后两章很善于借景寄情,方玉润云:“纯是一种阴幽荒凉景象,写来可畏。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诗境至此,穷仄极矣。”(同上)诚哉斯言。

猜您喜欢

浙人自辽囊父榇返??感其事为赋

明代边贡

客衣零落鬓毛斑,迢递沙场负骨还。三尺古碑千载恨,曹娥江上水潺潺。

出山行

清代朱秉成

入山如登天,霜蹄健卫鞭不前。出山如登仙,轻身飞落层云巅。

山路盘陀六百里,铁蹄齧尽薄如纸。一山忽断一山连,四山终日无人烟。

卓午渴掬涧流饮,薄暝倦登藜床眠。饥黎呼号满山谷,女首飞蓬儿赤足。

苦曳奔轮不得停,空教行路伤心目。噫吁嘻!男亦务镃基,女亦勤杼机。

八口皲手指,不足偿呼追。天意何独仇蚩蚩,鲰儒尔本无民责,道除见此犹恻恻。

恻恻全忘行路难,轻车行尽千山侧。千山行尽路渐平,马蹄电掣飞尘轻。

向前行,车莫停。长安已近闻春声,帝城遥傍云霞明。

心香

清代孙原湘

十二红窗手展迟,眉能为语目通辞。柔乡福分输卿婿,绝世聪明足我师。

水底更无容藕处,泥中或有见莲时。丹城一片何由达,愿捧心香拜茂漪。

十喻诗五首 其二 如炎诗

南北朝萧衍

乱念瞩长原,例见望遥??。逶迤似江汉,泛滥若沧溟。

金波扬素沫,银浪翻绿萍。远思如可取,近至了无形。

热缘热惚逼,渴爱渴心生。

湖上晚归寄诗友

宋代陈师道

髭发难藏老,湖山稳寄身。
郤寻方外士,招作社中人。
霜叶深於染,秋花晚自春。
无人还有碍,诗卷莫辞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