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哨遍·为米折腰

宋代苏轼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田园 生活 抒怀
赏析

  此词檃括陶渊明《归去来辞》而成。檃括,就是就原有的文章加以剪裁改写。此词仅微改《归去来辞》语句,不改其意,使之符合声律。

  此词主旨即是“归去来”。苏轼之爱陶渊明,在于欣赏他的弃官归隐。苏轼在仕途中挫伤累累,太需要解脱,“归去来”便是他抚慰心灵的最佳方法,逃避现实的最佳途径。全词从未归以前之误、去彼来此之急写起,一直写到归来游赏之趣,田园之乐,及家人相聚之欢,最后以随缘自适作结,写得周到而浑成。尽管词意全系出自《归去来辞》,但抒写的是自己的怀抱,与胸中无此境界,徒以檃括为趣不同。

  陶渊明《归去来辞》的文字,可说非常精练,没有一句废话。在这种情况下要加以檃括,有著相当高的难度,非一般人能为之。苏轼檃括此作的高妙处,在他融合了《归去来辞》的“序”与“正文”的精旨。譬如,《哨遍》的首句“为米折腰”,概括了陶渊明史传的可靠记载;次句“因酒弃家”,凝缩了“序”文的“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等语;第三句“口体相交累”,从“序”一下过渡至“正文”,除了味道不变,甚至还有导入主境的妙效。所以说,苏轼改写《归去来辞》,实际是一种艺术创造。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赠潮阳吴光卿

明代韩上桂

我读适越纪,思君适越吟。越吟一声风飒飒,高山流水谁知音。

钟期伯牙今已矣,劝君勿抚朱丝琴。急弦促节未易竟,相对浮云万里阴。

严陵之风高可拂,洗涤蕴内除烦襟。羊裘大泽不复辨,惟见削壁两石欹嵚岑。

潮水之潮何时还,落尽千山与万山。山山斗作芙蓉色,眼看壮士凋朱颜。

三十六根连地轴,罗浮雁荡同跻攀。达磨手提一只屦,麻姑耳后垂双环。

人生去住曾何定,四岭黄云春树暝。师门使火入虚无,列子乘风凌溟涬。

吴歌白苧出兰房,越女采莲移暮艇。沉沉沧海起红轮,瞋目大叫云中迥。

子今杖策跨崆峒,我将赤脚蓬山顶。

宫词二首 其二

明代魏称

著霜宫树锦离离,强捲珠帘泪暗垂。欲写愁怀秋叶上,风飘恐被外人知。

寄李溥

唐代杜荀鹤

如我如君者,不妨身晚成。但从时辈笑,自得古人情。
共莫更初志,俱期立后名。男儿且如此,何用叹平生。

观徐园金橘有感

宋代王洋

金刃不逐肉,聚族居士园。
此园岂不佳,百卉念已繁。
主人特爱重,烈围限儿孙。
岁晚甘液成,馈荐笾豆存。
楚楚小{上四下离}栏,弥戴覆护恩。
向来丛棘中,岂不茂本根。
零落草木傍,未得依兰荪。
一朝被华藻,如奉贡篚尊。
辉辉黄金实,采摘勤加餐。
乃知物贵贱,得失同一原。
收用贵瑚琏,弃置轻邱樊。
临风一感欢,相向无复言。

昱岭

宋代范成大

竹舆摇兀走婆娑,石滑泥融侧足过。
昱岭不高人已困,晚登新岭奈君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