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魏大从军

唐代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送别 爱国 豪放
赏析

  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一直强调汉魏风骨。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令人震撼,借此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本为贵公子》)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令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雉短短

清代洪亮吉

雉短短,飞来入宫院,欲窃主权欺主闇。昨日杀龙母,今日杀龙子。

可怜铜驼宫,化作荆与枳。

雨中寄顾汝和舍人

明代王稚登

花间小雨湿衣轻,夜半思君隔凤城。
尚食宫监邀翰墨,射声校尉识书名。
斋庐西畔濡毫待,香案前头捧砚行。
汉武若言封禅事,茂陵今已著书成。

赋得秋夜长送方叔高二首 其二

元代傅若金

秋月皎皎夜何长,念君客游思故乡。当垆美人惜年芳,长夜起舞歌清商。

歌清商,送急管。为君酌美酒,请君勿辞满。夜长迢迢漏未终,离思比之何时断。

离思长,夜犹短。

王维辋川剑石叶石林作精舍置之弁山下今为沈玉泉所得醉后求见因赋此

元代黄玠

有石有石美如铸,拂拭锋棱气犹怒。何人鼓橐动雷风,剥削泥沙山骨露。

昔年曾看辋川图,此物题诗采菱渡。桃花源里有人家,杏树坛边见渔父。

开元宰相太平日,爱是园池赏心具。销沉紫气斗牛间,流落东西几朝暮。

石林使君先得之,万里相携若奇遇。即今好事属君家,翠竹疏花倚阑处。

吴鸿无人扈稽死,纵是有灵飞不去。嗟我安得力士赑屃如庚辰,一看公孙大娘浑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