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彭浪矶

宋代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赏析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 “旅雁”、“孤云”、 “汀洲冷”、 “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朱敦儒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林和中家观画卷五首 其五 蕃马图

宋代郭祥正

唐时胡马入长安,下马胡儿倚马鞍。今日升平无此物,樽前聊写画图看。

檗斋出示愚山先生秋林读易卷子敬题

清代全祖望

敬亭山色九秋寒,中有仙人独弄丸。一代风流零落尽,剩馀无恙旧林峦。

怀故山 其四

清代孙元衡

山重水复龙眠道,一壑一丘幽士栖。偶为荷薪临绝壁,故因行药溯清溪。

入云密竹晴岚帚,过岭高田绿野梯。万事等閒如昨日,即今回首梦先迷。

题石城秋晚图送人归金华

明代孙蕡

金华才子天京客,登眺京城壮心魄。钟岳群峰紫翠开,巴江一道东南拆。

石头艇子泛中流,白纻清歌起莫愁。双阙五云笼建业,三槐万树接扬州。

烟景清清何绵邈,对面枫林更萧索。月落乌啼北固城,潮生鹤唳丹阳郭。

怀亲作赋已堪怜,更托新图与代传。琼佩暂辞丹毂下,斑衣归舞鲤庭前。

远归去去毗陵道,归日还应及冬早。冰下寒鱼暂可叉,霜馀槲叶行堪扫。

天官若奏选材臣,应念词林卓荦人。君往承颜多暇日,看花重入帝城春。

小鹤巢感赋

清代陈毓秀

马沙雉水镇飘零,自笑行踪比散萍。八口难抛身外累,一编还抱祖遗经。

江湖秋老悲鸿雁,风雨原孤痛脊鸰。日暮愁心寄何许,浮云遮断故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