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凌侍郎还宣州

宋代晏殊

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
津吏戒船东下稳,县僚负弩昼归荣。
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
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
送别 赞颂 写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晏殊送当时的工部侍郎凌策返乡。

  首联“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介绍古宣城是块圣地。碧霞满空,神仙都要摇动旌旗,在那里聚集。历史上的宣城 “易置不常,统治称重”宣城地灵人杰,便有凌侍郎这样的人才。

  颌联“津吏戒船东下稳,县僚负弩昼归荣”,写凌策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受命重新筹划从岭南运输香药至京师,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比过去节省下大量人力和大笔运费。由此,“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凌策任英州知州期间,其时广、英路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大源洞开山修路,缩短了行程,方便了运输行旅。“由此,“代还,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超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凌策押船营运、开山修路获得如此的成功与殊荣。

  颈联“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写凌策的家乡宣城原是谢朓、朱公的所住地。谢朓曾在宣城任太守,在府治之北陵阳峰上建室,取名“高斋”,吟出“空为大国忧,纷诡惊非一。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等诗句,故有“谢守高吟地”之说。朱公即范蠡,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辅佐越国勾践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因古宣城 “禹贡扬州之域,”故有“朱公故里”之称。

  尾联“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赞扬凌策的功绩,一般人是不能比拟的。诗人不是从正面来写,而是用“三独坐”典,显示凌策身份的高贵及功劳之大。诗人说,如果人们要坐着喝酒的话,像凌策的大人,谁还敢与他并起并坐,传杯把盏,从侧面颂扬凌策的功劳。

  晏殊诗词有其思想上与艺术上的独特追求。他希望以歌颂太平为出发点,艺术上又追求“气象”,同时也讲求词的可歌性。在宋朝的所有宰相中,晏殊也许算是活得最明白的一个。歌颂太平正是其诗词创作趋于一途的共同表现,这也是由晏殊所处的环境、地位决定的。他不少作品直接写酒增加宴席上的欢乐气氛。如《奉和圣制上元夜》、《浣溪沙》等。这首诗借写酒来歌颂凌侍郎及他的家乡,但在一定程度上向“温柔敦厚”靠拢,无凄厉之音,得中和之美,珠圆玉润,其中感情如陈年甘醴,看似平淡,品之味长。

晏殊

晏殊

晏殊【y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五月四日抵里喜赋七律四章 其三

清代金应澍

回首当年感不禁,催人岁月太骎骎。自经沧海桑田劫,莫报春晖寸草心。

偕老愁分中妇镜,完贞凄断女媭砧。疮痍多少犹难复,更续忧时老杜吟。

卜算子·我有一枝花

宋代佚名

我有一枝花,斟我些儿酒。唯愿花心似我心,岁岁长相守。满满泛金杯。重把花来嗅。不愿花枝在我旁,付与他人手。

次韵筠守毛维瞻司封观修城三首 其三

宋代苏辙

山脚侵城起阜堆,绕城徼道斩新开。闉阇半坏惊潮信,隍壑初深见劫灰。

蚁聚千夫曾几日,鳞差万瓦看将来。史君才力轻山郡,朝论行闻急召陪。

望江南 其二十七 青墩初夏词

清代董元恺

青墩好,趺坐荫休篁。种擅乌椑收柿叶,丝牵青蔓种菱塘。

拂袖满幽香。

皋鹤篇

明代欧大任

秣陵一夜商飙起,散露凝霜万馀里。九皋有鸟号胎禽,日盻岭云睨江水。

忆从羽翮长毰毸,十载回翔紫禁来。曾陪朱鹭听仙乐,几逐铜乌绕帝台。

丹砂顶爱江头浴,白雪翎羁省中宿。恋阙虽驰北望心,思乡每奏南飞曲。

踉跄辽海路霏微,何须人识是令威。浮丘纵接崧高去,缑氏临霞不似归。

归去兮,有双翼。四百峰前阿耨池,三千年后轩辕石。

秋月兮婵娟,秋风兮翩跹。君不行兮何迟,吾将期汝朱明耀真之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