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夷山与彭祖有关?

【扬扬导读】上篇说到,彭祖为避殷王追杀,与采女一道离开殷都。之后,彭祖去了哪儿?相传,彭祖来到了福建名山碧水之间隐修,并带着两个儿子彭武、彭夷,开山拓土,住于幔亭峰下,遁迹养生。武夷山由此得名。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来看看此文。

武夷山,原名荆南山。相传,彭祖活到七百六十七岁时,殷纣王得取见彭祖养生之道和长生不老秘诀后,便起加害彭祖之心。为避纣王追杀,彭祖便离京云游天下,一路艰辛,辗转数千里,来到闽地荆南山,隐居在幔亭峰下,生二子彭武彭夷,并在此茹芝饮瀑,遁迹养生。

洪荒年代,彭祖带领其53子彭武、54子彭夷开山劈石,拓溪导洪,孝顺的两个儿子不忍父亲太累,便力劝彭祖歇息下来,返回蜀地彭山颐养天年,开山之事交由兄弟俩完成。于是,彭祖回到了蜀地彭山。彭武和彭夷日夜劳作,终于开辟出了山北、山南、九曲溪,造就了九十九座岩,竖了三十六座峰,凿了七十二个洞,开了一条九曲十八弯的溪,洪水也退了,崇山峻岭之间,茶园叠翠,梯田堆金,百姓们过上了鸡犬相闻,幸福安宁的日子。由于兄弟二人诛草拓荒,开发武夷,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开山有功,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此山武夷山,武夷山从此便以奇秀甲天下闻名于世。

彭祖仙逝处

通常的说法,彭祖活了880岁,至于彭祖死在哪里?葬在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但全国至少存在四处彭祖墓:徐州古彭城内东北角一处,四川省彭山县仙女山一处,浙江省临安县百江岭下一处,武夷山幔亭峰下的彭祖基一处。

彭祖在武夷山生活到880岁,于6月初三逝世。武夷山社貌60人为他举柩。这时,天空忽然出现一条龙,接着6月天下起大雪来,在狂风暴雪中,社貌60人全都冻死。人们把这60人埋葬在一起,葬处叫社貌墩。以后如果有人去触犯社貌墩,风雨马上就会惩罚他。武夷山人认为云龙是彭祖的化身,在彭祖基上建起云龙道院,内祀彭祖父子3人。明人有《彭祖基》诗纪其事:阅尽人间世,田家老瓦盆。云龙彭祖宅,风雨社貌墩。介鸟殊封在,空床大药存。

彭迁慕故庐

关于武夷山与彭祖的渊源,有说彭祖因慕闽地不死国而来,那么,彭迁则是因慕彭祖之故庐而来。

时值唐代,官至左千牛卫上将军的邑人彭迁归隐后带着他的儿子彭迁彭汉和曾孙彭?,开荒垦田,凿湖筑坡,相继开发武夷山区,凡90处,灌田2000余顷。命名为新丰乡。这是崇安县最早的建置雏形。为此,新丰乡现仍为崇安县的民间泛称。以后,彭迁之子彭汉为台州军事判官,于闽王永隆三年(941)上书闽王王曦,改新丰乡为温岭镇。彭迁之孙彭?在南唐官至殿中监。于保大九年(951)又上书朝廷,把温岭镇改为崇安场。

为缅怀彭迁、彭汉、彭?三位大丈夫之丰功伟绩,南唐时所立之祠名为作邑彭氏三丈祠。现仅存石刻祠碑于市图书馆阶梯边。

今日,武夷山文化已成为世界共享的文化遗产。“将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武夷山人民政府对保护、发扬光大彭祖文化不遗余力,先后在武夷和园塑世界最大的彭祖及彭武、彭夷石像,天游峰顶天游阁内雕塑的彭祖、彭武、彭夷三尊大型坐像,这些雕塑实为弘扬先辈拓荒精神,勉励后人创业之鸿志。

彭祖遗迹武夷魂

《作邑(即崇安)彭氏宗谱》记载,武夷旧名不死国,乃足岩穴石隙中多有蜕骨。因此,彭祖慕名而来,在幔亭峰下筑室而居,进行修炼。彭祖的旧庐故址,初曰云龙道院,又曰一水草庐,早己不复存在。但后人在旧址塑造彭祖雕像,铭刻碑文,曰彭祖墓,以作纪念。

武夷山幔亭峰下的武夷市区中建有巍伟壮观的武夷和园。和园中建造有彭祖和彭武、彭夷三尊巨型石雕塑像,耸立高空,上面镌刻武夷魂朱红着色三个大字,鲜艳夺目。塑像碑文刻记着彭祖和武、夷三人披荆斩棘、励精图治的气概和精神,以昭示后人。彭祖被尊为武夷山鼻祖,被铸成武夷不朽之魂,彰显了武夷灵魂的光辉。魁伟威武的塑像,不仅弘扬先辈拓荒精神,而且勉励后人创业的鸿志,真可谓雄风壮势,气壮山河,令人肃然起敬。

在武夷山的天游峰上还建有古老的天游观,观里大殿供奉着彭祖和他的儿子彭武、彭夷三尊尊严的座像,供旅游者瞻仰膜拜。这些都是彭氏远祖早期开发武夷山的佐证。

因为历史久远,有关彭祖父子隐居幔亭峰,开发武夷山的种种说法已难以考证,但武夷山的彭祖后裔都乐于接受这些美丽的传说,都希望借助彭祖这位长寿之神寄托宗族繁衍、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用彭武、彭夷开辟武夷的大无畏精神激励本族子弟积极进取向上。在武夷山,彭祖后裔绵延至今,守护着武夷山这一彭姓的圣地。2004年10月,世界彭氏宗亲联谊大会就在武夷山市举办第六届大会,虔诚祭拜受姓始祖彭祖及他的儿子彭武、彭夷,至今传为佳话。然而彭武、彭夷的后裔是否随着闽越人的迁徙,成为南岛语族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