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路入南中

五代欧阳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婉约 南方 写景
赏析

  花间词人中,欧阳炯和李珣都有若干首吟咏南方风物的《南乡子》词,在题材、风格方面都给以描写艳情为主的花间词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头两句写初入南中所见。桄榔树身很高大,所以作者一眼就能看到。蓼花虽非南国特有,但也以南方水乡泽国为多,所谓“红蓼花寒水国秋”可证。恍榔树叶深绿,故说“暗”。“枕榔叶暗萝花红”,一高一低,一绿一红,一是叶一是花,一岸上一水边,互相映衬,勾画出了南中特有的风光,并写出了它给予作者的第一个鲜明印象。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上两句所写的,还是静物,这里进一步可到人物的活动。红豆也为南中所恃有,岭南天热。微雨过后,业己成熟的红豆荚正待采摘。故有“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的描写。这两句将南中特有的物产和风习、人物活动揉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典型的南中风情画,透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

  “树底纤纤抬素手。”采摘红豆的,多是妇女,所以远远望去,但见两岸。人家近旁的相思树下,时时隐现着红妆女一的倩丽身影和她们的纤纤皓腕。这是南中风物的写实。但这幅画图却因为有了这一笔,整个地灵动起来了,显现出了一种动人的风的。红豆又称相思子。王维的《相思》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流传众口的诗篇无形中赋予了这索手收红豆的日常劳动以一种动人遐想的诗意美。面对这幅鲜丽而富于温馨气息的画图,呼吸着南国雨后的清新空气,词人的身心都有些陶醉了。《南乡子》单调字数不到三十,格调比较轻快。结句的含蕴耐味显得格外重要。欧阳炯的这首就是既形象鲜明如画,又富于余思的。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欧阳炯

欧阳炯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阆州太守以桃竹邛杖二物遗余宅仲而宅仲出以示仆喜而作诗

宋代周紫芝

万里何尝入巴蜀,少陵诗中识桃竹。更言九节奉真仙,无乃邛山有遗族。

平生二物几到眼,谁与周旋慰幽独。忽然渡海飞苍龙,夭矫当前峙双玉。

江心石竹誇坚刚,摩挲紫焰生寒光。孤筇节高不可及,外虽似曲中直方。

阆州得此不敢藏,亟遣二士相扶将。余侯新佩太府章,六尺肮脏身健强。

未须御府赐灵寿,行勒金狨朝未央。老人勃窣不足数,惟有泉石成膏肓。

东吴自是山水窟,心虽欲往身未偿。会须呼客共蜡屐,借君拄杖聊徜徉。

送圆音禅友主席丹霞 其三

明代成鹫

难忘封树在丹霞,吹火因风赖作家。犹胜三年庐墓赐,手栽灵楷不生花。

无梦令 五更

元代马钰

一鼓乾坤入洞。便把虚无拈弄。离坎自交宫。澄湛寂然无梦。无梦。无梦。别我魔军大恸。

次韵答徐紫凝四首 其四

明代陈恭尹

文章大道以为公,今昔何能强使同。只写性情流纸上,莫将唐宋滞胸中。

维扬不入删诗地,百越咸归霸国风。终古常新唯日月,金乌先自海东红。

己亥杂诗 其二七一

清代龚自珍

金釭花烬月如烟,空损秋闺一夜眠。报道妆成来送我,避卿先上木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