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深院

唐代韩偓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赏析

  “深院”之“深”,似乎不仅是个空间的观念,而且攸关环境气氛。一般说,要幽才能“深”,但诗人笔下却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闹春的小景:庭院内,黄嘴的鹅雏在呷水嬉戏,美丽的蛱蝶在空中飞舞,红色的蔷薇花与绿色的芭蕉叶交相辉映。作者运用“栀黄”、“腻粉”、“红”、“碧”一连串颜色字,其色彩之繁丽,为盛唐诗作中所罕见。“栀黄”(栀子提炼出的黄色)比“黄”在辨色上更加具体,“腻粉”比“白”则更能传达一种色感(腻)。这种对形相、色彩更细腻的体味和表现,正是韩诗一种特色。诗中遣词用字的工妙不止于此。用两个带“儿”、“子”的缀化词:“鹅儿”(不说鹅雏)、“凤子”(不说蛱蝶),比这些生物普通的名称更带亲切的情感色彩,显示出小生命的可爱。“唼喋”(shà zhá煞扎)、“轻盈”一双迭韵字,不但有调声作用,而且兼有象声与形容的功用。于鹅儿写其“嘴”,则其呷水之声可闻;于蛱蝶写其“腰”,则其翩跹舞姿如见。末句则将“红蔷薇”与“碧芭蕉”并置,无“映”字而有“映”意。(一本径作“红蔷薇映碧芭蕉”,则点明矣。)凡此种种,足见诗人配色选声、铸词造句的匠心。

  看到这样一幅禽虫花卉各得自在的妙景,真不禁要问一声:“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了。但这境中不是真个“无人”,“深院下帘人昼寝”,人是有的,只不过未曾露面罢了。而正因为“下帘人昼寝”,才有这样鹅儿自在、蛱蝶不惊、花卉若能解语的境界。它看起来是“无我之境”,但每字每句都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他对这眼前景物的热爱。同时,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而这,才是此诗经得起反复玩味的奥妙之所在。

  这种热烈的外观掩饰不住内在的冷落的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衰落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典型的心境。韩偓在唐末是一个有气节操守的人,以不肯附“逆”而遭忌,在那种“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乱世,这样的“深院”似乎也不失为一个逋逃薮。读者不当只看到那美艳而平和的景致,还要看到一颗并不平和的心。那“昼寝”的人大约是中酒而卧吧。也许,晏殊《踏莎行》的后半阕恰好是此诗的续境:“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韩偓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

唐代吴融

有士当今重,忘情自古稀。独开青嶂路,闲掩白云扉。
石累千层险,泉分一带微。栋危猿竞下,檐回鸟争归。
烟冷茶铛静,波香兰舸飞。好移钟阜蓼,莫种首阳薇。
树密含轻雾,川空漾薄晖。芝泥看只捧,蕙带且休围。
东郭邻穿履,西林近衲衣。琼瑶一百字,千古见清机。

依何大令如谨原韵凭吊延平郡王

清代林维朝

英年决策智如神,报国忠精不顾身。气数朱明嗟已尽,昊天年不假孤臣。

同伸大义策群雄,忠勇居然独眼龙。百折不回匡复志,甘辞印敕海澄公。

楼船南下冀中兴,滚滚长江杀气腾。独惜骄兵错一著,雄师十万败金陵。

腹心旧部忍寒盟,戮力谁扶半壁倾。无限新亭忧国泪,英雄襟上洒纵横。

割据弹丸力未优,伤心难复旧神州。更从绝岛开生面,富国强兵立远谋。

星陨东宁杰士亡,残棋一局著扶桑。空馀十万横磨剑,遗恨还同宋岳王。

未成浴日补天功,瀛岛犹留霸气雄。一缕英魂长不泯,安平海上起悲风。

故址荒凉作牧场,彽徊无限感沧桑。祇今庙貌犹如昨,一树寒梅照夕阳。

十五夜抵建宁通都桥玩月

明代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坐当林树看乌绕,望入银河与木连。久欲乘槎问天上,几回津路渺无边。

领客游闻人氏省庵园

宋代陈必复

半夜雨方住,一春晴不常。
倚栏听鸟语,开户纳花香。
庭暮竹阴净,池风水气凉。
几番吟未稳,步月细平章。

拟古八首 其八

宋代朱熹

众星何历历,严宵丽中天。殷忧在之子,起步荒庭前。

出门今几时,书札何由宣。沉吟不能释,愁结当谁怜。

临风一长叹,泪落如奔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