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清代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写人 渔夫 向往 自由
赏析

  这首词犹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风俗画。

  开篇描绘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的场景。“收却纶竿落照红”,纳兰一贯钟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显无余,夕阳西斜、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首句铺展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收却”二字用在全词的开头,别有一番意味。从字面上看,“收却”与“落照红”是同时发生的动作,而纵览全词,则可体味出这两者其实有着暗示的因果关系,即因“落照红”而“收却纶竿”,无须多言,便道出了黄昏中渔人逍遥自得,不假他求,这种自由自在的情绪,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调,又与下句的描述前后呼应。“秋风宁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写到秋风的声响,由人之主体写到荷花之喻体,仍然是从细节着手,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飒飒秋风之凉意吹飘,不求他物,只为了能轻轻地摆动水中那一簇簇绝美的荷花。此处着一“宁”字,赋予了秋风人的性情与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现词人强烈的感情。勾勒完风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一句抛出一个空远淡漠的远景,人影稀,烟水蒙,笛音轻,纳兰将他的山泽鱼鸟之思寄托于词中,点明主旨,道出了渔人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情趣。

  夕阳西斜、晚霞烂漫,飒飒秋风,烟雾蒙蒙,时人称纳兰题画诗词有种“烟水迷离”之感,从这首小令的诗情画境中也可见一斑。全词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菩萨蛮(鸳鸯梅)

宋代张鎡

前生曾是风流侣。返魂却向南枝住。疏影卧晴溪。恰如沙暖时。
绿窗娇插鬓。依约犹交颈。微笑语还羞。愿郎同白头。

宿潺湲亭

唐代张乔

走月流烟叠树西,听来愁甚听猿啼。
几时御水声边住,却梦潺湲宿此溪。

次青溪先生喜雨韵

明代李东阳

河伯经春暂启宫,银潢飞雨一时通。城芜尽湿疑含雾,园柳低垂不受风。

四野年丰占卜史,三坛神听协歌工。儒臣独病空无补,赖有贤劳答圣衷。

忽疑中有人

明代郭之奇

忍炎销夏月,迎露入秋晨。举目云之际,忽疑中有人。

下者披萝薜,上乃绝氛尘。有鹤长供驭,无槎许问津。

伊我欲从游,遥遥未可亲。晓昏自冥寞,且须鍊魄神。

聊当倚伏次,永却悔凶邻。违忧君子德,贵患至人身。

以兹潜确意,攀缘日月轮。玄感由贞吉,非此必沦真。

迂谈

清代郑用锡

莫听迂谈笑口开,从来大匠费心裁。金防跃冶洪炉守,树盼参天土脉培。

未必文章关口耳,谁云混沌属胚胎。读书万卷君须破,好仿昭明且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