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清代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赏析

  开头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布谷鸟即杜鹃,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它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播谷播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一“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舂锄即白鹭,它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当它们成群地在清澈的水边、绿色的山野、湛蓝的碧空飞翔时是很美的,所以杜甫留下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古佳句。该诗中,作者着一“趁”字,同样将舂锄人格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可以说,春耕期间山间这两种鸟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第三句写扣题发挥,从仰望的角度写山路之陡峭曲曲。从山下向上望去,只见山路盘旋而上,被层层叠叠的树木和岩石遮断阻隔,有时又露出那么一小段,就这样时断时续,蜿蜒而上,层层盘旋,越盘越高,越高越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巧妙的视角,将江南山路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也凸显了山乡生活的大背景。同时,又暗扣了一“行”,暗写了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的情形,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如果没有这一句,那么最后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也就没有依据了。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诗人关注的是山乡的春耕,此时终于凸现出来了。这时,诗人已经来到了山上。低头俯瞰,只见山下斜坡上面层层如梯的水田平整如镜,在阳光的反射下,带子似的一道道绕在山间;从梯田方向正传来汩汩的放水声。由放水声可以想见农民们巳开始播种稻谷,繁忙的春耕就此拉开序幕。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得到了呼应,全诗的主旨得到了凸显,诗人山行之始就带有的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作者本来就热爱自然,本来就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村生活极为欣赏,当自然景物已经和人们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时,诗人怎能不由衷地赞美和歌唱呢?

  该诗写山行所见所闻,构思巧妙,剪裁得体,卒章显“志”,语言清新雅丽,没有冗辞赘语。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姚鼐

姚鼐

姚鼐(n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出门二首 其二

明代王樵

人生亦何贵,但得与人平。失意难为妍,乘时易为名。

无情任去来,爱彼水上萍。依依夕风起,淡淡春波生。

美如耳馀交,恶如黡泽争。事奇终有反,不如退为荣。

闻河南捷呈閤内诸公

明代何景明

近得河南定,旋收东海疆。元凶亲受缚,馀蘖远潜藏。

始失徐关险,终连郢塞长。孤狸窥社稷,蝼蚁窃侯王。

清洛千营驻,黄河一苇航。讵能逃汝汉,那敢傍嵩邙。

勇略传诸将,兵威借朔方。中丞兼节制,上宰极扶匡。

霁色瞻宫殿,阴氛散渺茫。凯音连报捷,献寿屡称觞。

天子开麟阁,群公奉柏梁。中兴当此日,汉武是今皇。

怆往衣冠祸,哀兹盗贼猖。缺戕悲相国,开网见殷汤。

格斗中原血,诛求海内疮。犹须哀痛诏,可少治安章。

斟酌调元气,扶持立纪纲。荐新行太庙,览政坐明堂。

不独歼豺虎,还应感凤凰。苍生倚君相,拭目看时康。

长歌行

魏晋傅玄

利害同根源,赏下有甘钩。义门近横塘,兽口出通侯。

抚剑安所趋,蛮方未顺流。蜀贼阻石城,吴寇冯龙舟。

二军多壮士,闻贼如见仇。投身效知己,徒生心所羞。

鹰隼厉爪翼,耻与燕雀游。成败在纵者,无令鸷鸟忧。

方洲八景八首 其五 稻畦垂颖

明代张宁

农人告方及,秋事忽已成。黄云被田野,白日寒光晴。

父老喜丰年,鼓缶过我行。平生任经理,对此馀深情。

县庠直舍

宋代刘应时

午日已过人寂寂,虚斋独坐竹萧萧。
睡魔正与诗魔战,窗外一声婆饼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