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宋代赵可

霜树重重青嶂小,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
婉约 登高 写景 思乡 怀人
赏析

  这首词写重阳节后,登高饮酒,面对深秋傍晚的景色,排遣思乡怀人的愁怀。“九日黄花”,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饮酒赏菊的季节。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风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赵可这首词中说“九日黄花才过了”,重阳节才过,却又登高饮酒,作者说是“一尊聊慰秋容老”,似乎是为了抚慰秋光。但从词的收尾句“酒阑望断西河道”,却透露了作者的真实心理,实际上是为了排遣思乡怀人的苦闷。作者因重阳节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似乎还萦绕心头,只不过不愿明白对人道出罢了。

  这首词的在艺术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写景的技巧。整首词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深秋山水图,层次井然。上片写自己的所在的西山,有近景:“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有中景:“霜树重重青嶂小”。下片写由西山望东山,是远景:“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并且写到西山之间的河流:“流水极天横晚照”。通过多层次的描写,展现了晚秋山水的全景。而这些景物画面的转换和衔接又很巧妙,是一位身在高处的人的观察所见,使读者想到好像一架摄影机从高处移动着镜头,从西山的全景移到山巅的高栋飞云,又转到远处的东山,山下的流水、道路。“青嶂小”,正是从高处所见;“翠色有无”,则是遥望所及,都是从一个中心视点出发拍摄的镜头。词中对整个画面的设色,以素朴的淡色调为主,从平淡中又透出一种丰富;重重霜树的黄叶与白霜,远山似有若无、如蛾眉淡扫一般的浅浅的翠色,流水的青碧和晚照的红色,相映相衬,显示出“秋容”虽老,但却富有特殊的美感。在这种背景之下,词人抒写出一种若隐若现的乡思,使全词形成了一种高旷中略带沉郁的格调。

赵可

赵可 金代文学家。字献之,号玉峰散人。泽州高平(今山西高平)人。生卒年不详。少时赴考,在考场中戏书小词,为金主完颜亮所见,颇加赏识。贞元二年(1154)中进士。官至翰林直学士。著有《玉峰散人集》,今佚。诗入《中州集》,词入《中州乐府》。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扑满分韵得复字

清代戈涢

空其中,硕其腹,以瓦为之代箧椟。上开狭孔容一钱,鬻向儿曹作私蓄。

入窍虽易出窍难,抱持把玩从翻覆。不劳费扃钥,不须防厮仆。

但嗟器易盈,满便遭敲扑。锵然一掷落纷纷,青蚨遍地如撒菽。

黄童快意白叟笑,终岁积来不盈掬。金穴底深深,铜山高矗矗。

既足遗子孙,兼之瞻亲族。戋戋能几何,曾不给饘粥。

小儿作计良足嗤,壮夫谋生虑宜熟。我曾四方事奔走,蝇头也共人逐逐。

囊漏宁余润笔资,舌耕讵有逢年福。当时误信太白言,千金散尽还来复。

人生由命匪由他,韩子至论今方服。枉羡金满籯,空买愁千斛。

宁甘壁立贫,不效穷途哭。万卷从来敌百城,且收残编充败簏。

镜澜榭

清代弘历

阶俯琳池镜一泓,妍媸惟待物来呈。莫嫌冰渚波澜少,拭雪菱花越样明。

圣泉寺

宋代曾巩

笑问并儿一举鞭,亦逢佳景暂留连。
青冥日抱山腰阁,碧野云含石眼泉。
蹑屐路通林北寺,落帆门系海东船。
闽王旧事今何在,惟有村村供佛田。

游龙井方圆庵阅宋五贤二开士像

元代张雨

独寻招提游,果得世外欢。昔贤所栖集,画像藏屋端。

山僧启锁鱼,不待啜茗乾。修广各异制,精采俱生完。

堂堂苏长公,英气邈难干。筇杖紫道服,天风吹袖宽。

清献薄须眉,示我铁肺肝。尚馀所施物,片石椭而寒。

侍郎胡金华,高括侍中冠。眉间可容掌,手版出中单。

颍滨与淮海,秋色亚层峦。参寥独缁衣,颔髭茁茅菅。

最后辨才师,文茵高座安。空山一室内,举目皆龙鸾。

再拜倾挈壶,喜极重悲酸。去之三百载,归路何漫漫。

斯人为列星,下视虫沙繁。宁不念学子,道术救彫残。

抵舍亟摹貌,微哉难控抟。梦中傥未遇,展诗时一观。

中表谢宗吉见示思白衣庵佳作因约再游次韵

明代张嗣纲

白衣庵傍北城隈,闻道诸天宝刹开。古木馀阴笼玉案,石泉流水泛莲杯。

文星向晚曾同聚,词客寻幽拟再来。我欲追欢横槊赋,砚池应散雨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