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

宋代苏轼

黄之侨人郭氏,每岁正月迎紫姑神。以箕为腹,箸为口,画灰盘中,为诗敏捷,立成。余往观之,神请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戏之。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

神话 历史 现实
赏析

  上片,运用神话传说,戏弄、嘲笑紫姑神。“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画出了紫姑神“玉肌铅粉”的“箕”体和以“凤呼凰”的“箸”音等的神相。“伶伦不见,清音未吐,且糠批吹音,黄帝乐官的音律中看不到,以“清香”作引诱向善男信女索取香钱这一举动也传开不去,全都属于米皮、谷壳一类的糠秕,四处吹嘘飘扬。紫姑神虽命贱位卑,受到祭祀,但苏轼还是向世人指明紫姑神只不过是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愚弄百姓的“坑三姑娘”。“糠秕吹扬”四字,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下片,以历史为镜,进一步揭示紫姑神虚无本质的意义。“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处,烂文章”,从“箕”、“箸”之相貌不同凡人入手,将民间“岁正月必衣服箕箒”以祭的“子姑”还以本来面目:诗才敏捷,实为满腹“烂文章”,原是一具愚弄百姓的稻草人。“烂文章”三字,画龙点睛,妙不可言。“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笔锋又一反转。苏轼以历史唯物论指出神话传说也曾被积极利用。即使是紫姑神香檀般的小箸,也可以为现世生活之鉴。谁能借箸代筹以指点江山,只有汉臣张良,别无他人。

  全词,以神话与民俗、历史与现实、正反与反正相结合的手法,写了一位“言如响,善赋诗”而又不幸、善变的“紫姑神”。“苏轼以历史学的态度,引神用典,以为警世之治、移风易俗之用。表面戏弄,实富深邃之哲理,值得借鉴。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雨池荷花

宋代韦骧

云翳前山雨脚长,洒然清气动莲塘。花中润色添来美,叶上繁声过去忙。

红面浑羞泣珠泪,翠盘微重泻琼浆。萧萧古县无公事,赢得澄神坐冷床。

秋日早起

明代居节

虫声半掩筚门空,短发朝来不受风。日出山光落衣桁,雨余秋色在梧桐。

蹉跎海岳孤筇外,荏苒年华一镜中。万事浮云多变灭,莫将衰泪泣途穷。

春园言怀五首 其四

明代林大钦

素是独往客,花时情更真。三杯酬云月,一曲太平春。

将之武昌留别社中诸丈黎秘书惟敬

明代胡应麟

万垒西风接暮秋,楚天城郭暂淹留。楼台寂寞仙人去,环佩凄凉帝子愁。

过雁定传衡岳字,啼猿初系洞庭舟。佳期南国无由共,独对青藜怅远游。

次韵向伯薛侍郎

宋代李弥逊

世外营居绝点埃,到身无地展全才。
行藏曾许当年,翰墨能从异县来。
海上梅花迎岁落,江头桂子得秋开。
一樽负月何时对,白发思君首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