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论诗三十首·其七

金朝元好问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赏析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避雨于乔夜归翌日得师召诗知宿亨父宅戏次其韵

明代李东阳

我留谢君饮,君主张侯宿。还因越溪酿,更慕吴粳粥。

缨蓑挂凉雨,袍笏谢炎燠。晓起闻叩门,开缄见心曲。

同游二十载,聚散难预卜。朝餐太仓饭,暮引玉堂烛。

悲欢同一初,少壮如两毂。世故勿苟谈,此身聊自足。

文章亦剧戏,勿谓遭我毒。他时究渊源,请检归田录。

入汴先寄韩子苍

宋代吴则礼

煮软芋魁初不饥,天教吐出胸中奇。
追随且裹子舆饭,持似只有香岩锥。
刺舟迎客菊笑处,觅句怀人霜落时。
吾辈阿冯真解事,与侬细举南山诗。

使过广陵銮江李季宣挐小舟载斗酒逆予于瓜步遂游金焦诸胜

明代区大相

别君才两月,思君已三秋。我寻京口渡,君逆广陵舟。

隔岸吴山色,未到愿已酬。况有故人酒,因之成胜游。

金焦两拳石,东控帝王州。长风吹不去,惊浪没还浮。

城回碧嶂转,日照沧波流。遂恐乘流去,去去访蓬丘。

北固时已暮,南徐不可度。倒影入西池,东挂秣陵树。

玉岛暂栖止,松房尽临水。涛声清客枕,梵响洗尘耳。

夜半坐矶头,江月映江楼。天低若堕水,水碧涵天秋。

晚寻焦君迹,云霞似相识。浥露采瑶芝,看松坐白石。

水底瘗鹤铭,求之不能得。欲探骊龙宫,更烦象罔力。

招隐与甘露,相去不盈步。褰裳往从之,飙车入云雾。

其馀皆小琐,不足烦回顾。归潮信天风,三山近若空。

回望金银阙,恍在碧烟中。此时与君别,分手类飘蓬。

天明挂帆去,云海意何穷。

题画梅 其三

清代戴亨

苍根如积铁,夭矫枝条劲。天地浸冰霜,寒香欲谁赠。

唐多令 触事感怀

明代董纪

举眼便凄凉。寒鸦噪夕阳。二十年、多少兴亡。花榭柳台无片瓦,歌舞地、放牛羊。

往事莫思量。说来愁断肠。旧时人、都在他乡。但得酒杯长在手,终日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