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岐山得山友书却寄凤翔张尹

唐代李端

本与戴征君,同师竹上坐。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
昨日山信回,寄书来责我。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定风波(四·沈内翰宅百花堆)

宋代仲殊

南徐好,溪上百花堆。宴罢歌声随水去,梦回春色入门来。芳草遍池台。文彩动,奎璧烂昭回。玉殿仪刑推旧德,金銮词赋少高才。丹诏起风雷。

龚公招登孝侯台次杜于皇韵 其一

明代顾景星

石头东畔凤城隈,草色年年周处台。欲下江山邹湛泪,况缘尊酒谢公开。

秋声是处疑横笛,明月窥人数引杯。千载登临只如此,古人不见又重来。

送董少卿

宋代孔平仲

庄重邦之望,疏明众所钦。守符频握虎,使节屡颁金。

天子东州幸,时蒙皂盖临。名卿镇以静,循吏见于今。

岂弟民无扰,廉隅俗不侵。清樽但谈宴,和气入讴吟。

盛德推先进,高怀在直寻。两忘兼宠辱,一笑寄浮沈。

积雪留行色,朱轮挽去音。梦回双阙表,爱结水棠阴。

贱子非良器,经年托泮林。清晖瞻画戟,谆诲俯华簪。

与进恩尤厚,临分恋最深。送公无外饰,终始古人心。

重九 其一

清代郑孝胥

登高还有壮心无,诗酒阑珊兴亦孤。付与閒人话《心史》,却收馀论作《潜夫》。

文江八景 其四 字水拖蓝

明代邹元标

风行水上字如云,秀撷千山韵不群。岂是地灵呈象数,故开宝篆兆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