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赏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次韵方持叟见寄一首因悼后村

宋代林希逸

鹤发荒三径,溪干久赋归。人皆笑金帚,子尚记蓑衣。

笃学藏书富,工吟信笔挥。多情惭眷眷,入手觉辉辉。

鸾棘方娱侍,鹏程待奋飞。讲经融有帐,进酒贺无帏。

底是锋相拄,应怜带减围。新知虽可乐,故友渐俱非。

忽忽缠悲绪,茫茫恨化机。何时吊乌石,有泪湿渔矶。

此老真基杖,遗文半掖扉。苏梅今孰是,谁复识邻几。

?红

宋代佚名

粉香尤嫩,衾寒可惯。怎奈向、春心已转。玉容别是,一般闲婉。悄不管、桃红香浅。月影帘栊,金琼波面。渐细细、香风满院。一枝折寄,故人虽远,辄莫使、江南信断。

拟左太冲咏史 其二

清代俞廷瑛

仗剑出门去,颇思立殊勋。十年不得志,归来事耕耘。

祇为入口计,敢辞四体勤。岁时斗酒会,即事多所欣。

有客谈朝市,掩耳不欲闻。俯视清流水,仰看寥天云。

陇头水

南北朝刘孝威

从军戍陇头,陇水带沙流。时观胡骑饮,常为汉国羞。

衅妻成两剑,杀子祀双钩。顿取楼兰颈,就解郅支裘。

勿令如李广,功多遂不酬。

怀雪蓬姚希声使君

宋代戴复古

寒入疏蓬夜雪深,是非难辩口如喑。
一官不幸有奇祸,万事但求无愧心。
想像骑牛开画卷,丁宁回雁寄来音。
传家一首冰壶赋,未信横舟竟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