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宋代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赏析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这样的环境,既和清笳乱起、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又和作者从戎报国、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使得全词增添了抑扬起伏的情致。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虚实对比,形成巨大反差,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篇末直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从而振起全篇,激扬着高亢的情调。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太微子过访留诗因次韵以赠

明代王九思

山下孤村水竹居,城西樽酒渼陂鱼。青春不负岑参约,彩笔今看杜甫书。

花柳半开风乍暖,烟霞留住日无馀。明宵又作怀人梦,咫尺长安万里如。

四时闺思 其三

清代章甫

永夜深秋冷绣帏,不堪检点旧寒衣。铜壶滴尽霜钟响,惆怅金风又告归。

和冯慕冈年兄五诗 其二 易帽吟

明代曹于汴

昔闻头象天,无乃非骨肉。我生发未燥,郑重忻修沐。

郑重固郑重,小帽如冠玉。乌纱贵且荣,乃至忘初服。

我首生于天,可黝亦可华。我冠制于君,可帽可乌纱。

皇恩自浩阔,髡钳不汉家。易冠以小帽,不殊纯易麻。

帽下头颅直,一举戴旻苍。上士薄斯语,不冠忧惶惶。

中士契斯语,不冠乐洋洋。下士嗤斯语,不冠胡凉凉。

相契不相薄,毋宁幸相嗤。贤人解其冠,天下无宁时。

癸酉次韵新春试笔十首酬友人 其一

明代赵完璧

綵笔冰消试早春,墨花香暖暗薰人。愧无珠玉篇篇莹,却有龙蛇字字真。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

宋代刘克庄

犹记寻梅负酒瓢,当时宾主正丰标。
通宵纵饮烧银烛,搀早催开唤玉箫。
摘艳人亡谁共赏,戴花翁在老无憀。
重来只是新华表,不忍攀枝更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