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绝句

宋代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以视觉角度展现暮春时的和丽景色,后两句以听觉角度从细处描摹气候转变。诗人善于捕捉细节,把难于表现的季候特征写得非常细腻。

  前两句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衣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温煦,又给人一种舒服、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次写“桃花”和“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仍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则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这两句写气侯乍暖,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

  后两句写忽寒。诗人审美感受相当细腻,也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怪来一夜蛙声歇”,这是从听觉角度落墨,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前两天气候乍暖时,田蛙也为之欢欣歌唱,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又作东风十日寒”: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温变化极敏感,他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此句又从触觉角度来写。“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并无深刻的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诗人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语句清晰,体验真切。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吴涛

吴涛,生卒年不详,字德邵,崇仁(今属江西)人。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著名隐士环溪先生吴沆的大哥。下选 的《绝句》便是吴沆的《环溪诗话》存录的。全宋诗收入其诗四首:《绝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其中以《绝句》广为流传。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直夜

宋代钱惟演

千庐徼道发传呼,帝宇沉沉璧月孤。
重橑祇闻喧斗鼠,危枝谁见绕惊乌。
石螭霜重连钩盾,玉虎冰消下辘轳。
素发自怜同骑省,一竿何日钓秋鲈。

入崖口作

清代弘历

萦纡塞水赴山溪,雾敛高峰秋色凄。仙境直攀千级磴,雄关谁藉一丸泥。

嘬榛石鼠如飞掷,隐叶山禽不住啼。灵囿天成教习武,往来每为驻骢蹄。

开福寺

宋代赵汝谠

萧辰款招提,近郭野趣深。广池映茂树,秋水涵夕阴。

及兹尘事暇,谁与同幽襟。竹密隐江艇,荷衰净云岑。

暑宫覆玉井,春囿开丹林。繁华荒王迹,寂寞英霸心。

图剑归把玩,光棱就销沉。哀乐物所感,兴废理可寻。

聊以舒永眺,庶将慰孤吟。

廿四日出京口河冰阻舟二日方抵吕城

元代朱德润

舟行出京口,夜宿丹阳县。严风吹港曲,河冰白如练。

寒侵肌粟生,光耀目花眩。连艘若胶缀,两宿冒霜霰。

素历行路难,辛勤敢辞怨。敲冰望吕城,日倒气微转。

明旦春阳回,吾道复堪羡。小人散阴霾,君子履刚健。

秋海棠

清代黄文灿

曾闻花内有神仙,淡淡秋容色愈妍。嫩压碧桃多秀致,娇欺红杏欲焉然。

迎风差拟西施舞,沐雨恍同妃子眠。一段清香闻不得,直将五恨抹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