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唐代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赏析

  这首《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载于《全唐诗》卷三六一。开头一、二两句,寥寥几笔,就把刘柳二人屡遭挫折的经历勾画出来了。对起述事,句稳而意深,为下文的展开,创造了条件,可谓工于发端。

  三、四句承上抒感,而用典入妙。刘禹锡初次遭贬,即谪为连州刺史,途中追贬为朗州司马。此时再贬连州,所以叫做“重临”。关于这次“重临”州政的状况,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两度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而刘的“重临”,则是背着不忠不孝的罪名,带着八旬老母流徙南荒。这是积毁销骨的迫害。诗人通过“事异”两字把互相矛盾的情况扭合到一起,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下一句,诗人又用了春秋时柳下惠的故事: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这里用以比作同样“三黜”过的柳宗元。同时也暗示他们都是因坚持正确的政见而遭打击的。用典姓切、事切,可谓天衣无缝。“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词,表示了对柳的敬重之意。

  第三联五、六两句,将笔锋从往事的萦回折入眼前的别况。“归目并随回雁尽”句,把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分手时的情景描绘得多么有情有致:两位迁客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他们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北回的大雁,一直到雁影在天际消失。一个“并”字,一个“尽”字,写得十分传神,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极为凄惋地传达出来了。“愁肠”句,从张说“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诗中化出。心已伤楚,更不堪断断续续催人泪下的哀猿悲啼。诗人以“回雁”、“哀猿”衬托别绪,诗境也变而凄厉了。这等地方,正是作者大力经营处,真足以摇荡人心。

  “桂江”两句,设想别后,以虚间实,笔姿灵活。“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慕的无限相思呵。“有所思”,也是古乐府篇名,这里出现,语意双关。最后两句,一纵一收,转折于空际,挽合十分有力。其技法与杜甫的“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秋兴八首》之六)相似。不过杜诗抒发的是个人对云山万里的故国的怀念,这里则用“相望”二字,把这一对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的生死不渝情谊,从彼此两方写出,与杜诗不尽相同,而有袭故弥新之妙。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既深稳又绵渺,不愧大家笔墨。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和樊希韩解元

宋代郭祥正

君马一足病,琐琐阻行迈。况复梅雨天,坐卧不能快。

空山无大脔,何以具君嘬。墙根采肥杞,湖漘买鲜鲙。

开樽荐浊酒,高论幸忘惫。寸心拔茅塞,两耳抉双聩。

文醇潜大和,诗险露幽怪。联吟极物象,君胜我屡败。

东野久龙钟,多惭退之拜。奇才必自重,虽黜愈勿懈。

卞璧未遇时,在璞岂能坏。鉴赏一日逢,青紫信如芥。

君行且迟留,马病愿未差。贳衣亦何辞,庶用接嘉话。

寻镇山楼故址,因登城四眺,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 其十二

清代丘逢甲

龙楼凤阁倚天尊,肃立群山万骑屯。戎马书生豪气在,三台高处望中原。

弟侄三人同日受官实为吾家盛事老怀不胜忭喜作四小诗见区区之意 其二

宋代张纲

三世追荣荷圣恩,诸孙仍见捧丝纶。当年孝友家声在,流庆增光属后人。

和唐县尹山居 其三

元代赵汸

早从上国接英游,晚卧沧江擅一邱。无复谢公携处妓,空馀陶令去时舟。

千章古木排云起,一派寒泉傍石流。客至不须谈世事,小亭已扁四宜休。

答许太史惟桢见寄

明代欧大任

秋风开径已萧骚,词苑书来雁影高。健在我惟凋鬓发,雄飞君尚念蓬蒿。

缑山笙驻千峰鹤,汝海窗临八月涛。他日夷门忆公子,停车不羡信陵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