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柳絮

唐代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赏析

  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但雍裕之的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它的这种性状是很难描述的。薛陶说:“二月杨花轻复微”,并没说清是怎么个轻法。雍裕之从风和柳絮的关系上落笔,并对比了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只十个字,就将柳絮的特征给具体地描绘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状物的高手。

  诗的第三句写柳絮的颜色。柳絮不仅其轻飞乱舞之状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东晋谢道韫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可见要描绘柳絮的颜色,还是以白雪为喻最为恰切。但如果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复前人早就用过的比喻,显得淡而无味,所以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这一笔补得出人意料,十分俏皮。自来人们多以霜雪喻白发,这里因为柳絮似雪,遂径以柳絮隐喻白发,这已不落窠臼;不仅如此,诗人又从咏物进而表现人的情思:人们总是希望青春永驻,华发迟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发,所以尽管柳絮轻盈可爱,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又一格吧。

  这首诗通篇无一字提及柳絮,但读完全诗,那又轻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们眼前飞舞,它是那样具体,那样鲜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诗二十个字,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那谜底叫人一猜就着。于此可见诗人体察事物之细,艺术提炼功夫之深。

雍裕之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寄兰干

宋代洪皓

出彊三载已三迁,跋履脩涂又八千。山近迷回宁有是,铺经幸脱岂其然。

乐饥饘粥姑安命,养拙茅斋且任缘。若也故人高义重,暂来江畔唁张骞。

万杉寺

宋代魏了翁

万杉深处着僧庐,中有照陵飞帛书。
想象承平心似醉,小亭竚立看跳珠。

洋门阡二首 其一

明代皇甫汸

孟氏推贤母,梁家得令妻。人疑随去凤,谁为语鸣鸡。

晞露逢蒿唱,惊雷绕树啼。苍梧虽未从,还见墓田西。

和洪伯英感怀三首 其一

元代何景福

年年客里度青春,行役劳劳二百程。白发未酬平日志,青山似有故人情。

老成已觉晨星少,人事还随晓日生。莫怪春山风雨恶,烟蓑曾有子陵耕。

天津杂感 其三

清代郑孝胥

丝管声悲那可闻,千尘万劫堕寒云。怜耶祇有传经女,閒话归来每半醺。